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韧性时代:重新思考人类的发展和进化》,里夫金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2月版。

1、我们一直以为人类可以驱使大自然适应我们这个物种,然而现实是我们不得不面对人类要适应不可预测的自然世界这种未期命运。我们这个物种尚未对大自然逐渐显现的紊乱做好准备。

2、在21世纪的后半叶和更远的时代,在新出现的经济范式中,工业时代的核心要素“金融资本”很可能将被以“生态资本”为基础的新经济秩序超越。

3、在进步时代,空间是被动的自然资源的代名词,治理则是把大自然作为财产进行管理的代名词。而在韧性时代,空间由地球的各个圈层组成,它们相互作用,建立起地球演化的过程、模式和流动。在韧性时代,治理的性质已经从对自然资源的“主权”占有转变为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管理。

4、虽然人类只占地球总生物量的不到1%,但到2005年,我们使用了来自光合作用的净初级产量的24%。到2050年我们可能会使用地球多达44%的净初级产量,只剩下56%的净初级产量供地球上的其他生命使用。

5、效率是一个时间值,韧性则是它的一个前提条件。确实,提高效率往往会削弱韧性,但时间值的作用不在于提高效率,而在于增加适应性,这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

6、效率意味着消除摩擦,它是消除那些可能缓解经济活动速度和优化经济活动程度的冗余代名词。然而,韧性至少在本质上就是指冗余和多样性。

7、科学的奇迹和数学的精确性、能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新的实用技术,以及资本主义市场在促进社会经济福祉方面的诱惑。这三个要素是“进步时代”的基石。

8、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是没有时间箭头的。在牛顿描绘的宇宙中,所有过程都是时间可逆的。但在现实的自然世界里,也包括在经济领域中,没有任何事件是时间可逆的。

9、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宇宙中所有能量都是恒定的,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总是从热的地方流向冷的地方,从集中流向分散,从有序流向无序,这就是时间流逝不可逆转的标志。德国科学家克劳修斯在1865年创造了“熵”这个词,它指的是被消耗后基本无法再利用的能源依存。

10、GDP衡量的仅仅是经济活动的瞬时交换价值。很显然,产品和服务在销售时的价值,并没有考虑地球能源储备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伴随着价值链每一步的熵级消费。

11、一度前途无限的“绿色革命”令地球表层土壤流失到了危险的境地,也导致规模空前的全球饥荒的可能前景,这一系列意外的失误可以被称为“堆积效应”。“绿色革命”的每个组成环节都会成倍地放大其他环节的效应,以一种级联式的正反馈循环创造出新的意想不到的负外部效应。

12、我们做每件事的效率都越来越高,这又增加了我们的生态足迹和熵值账单。我们的效率越高,负外部性和正反馈循环就越多。

13、“协同蔓延”是医学人类学家辛格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来的,用来描述流行病的影响如何相互交织重叠并产生正反馈和螺旋式的负外部性。

14、本笃会会士可能是历史上第一批通过现代所谓的“时间表”来合理安排时间的人。因此,他们通常被视为西方文明的第一批“专业人士”。

15、应用于艺术的线性透视法成为一种工具,改变了人们认识空间的方法。这是人类关于空间定向的转折点,激发了科学方法的诞生和空间的数学化,并为现代制图提供了相应的工具和技术。

16、如果说本笃会的日程安排和时钟锁定了时间,艺术中的透视法加速了人类征服和圈住空间的进程,那么印刷术的发明在封闭时间和空间方面具有同样革命性的作用,就像19世纪末电话的发明和20世纪末互联网的发明一样。

17、印刷术用新颖的方式锻炼了人的大脑,特别是培养了人的反思能力。读者可以回想甚至翻看读过的书来重温信息,打开人类的想象力,以全新的方式思考。书籍可以捕捉并凝固时间。每一本书都带有一种永恒的光辉。

18、凭借这些新的时空坐标,人类对地球的各大圈及其组成要素成功地圈占、部分地私有化并大肆征用。所有资源都被占有、掠夺和消耗,虽然人类在地球上只是一种短暂的存在,但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效率来驱动享乐主义的热望。

19、包括孟山都(Monsanto)、先正达(Syngenta)、W.R.格蕾丝(W.R. Grace)和拜耳(Bayer)在内的跨国农业和生命科学技术公司获得了基因工程种子的专利,牢牢地控制住了维持人类生命的基本食物的源头。

20、GPS编排的时间和空间关系正在切断我们人类与地球的其他组成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让我们脱离了地球的节奏,同时使我们越来越缺乏个人和集体的主观能动性。

21、每一轮对话都会出现三个压倒一切的条件:第一,算法反映了程序员和数据集的偏见;第二,算法分类加深了鸿沟;第三,由于企业数据收集者的原因,算法会形成过滤泡和孤岛——它们限制人们接触到更广泛的思想和可靠的信息,并消除了偶然性。

22、先发制人意味着权力的最终篡夺——将他人的未来置于自己的长期封锁和控制之下,阻碍一部分人在本属于自己的时间范围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23、广告肩负起的责任就是毁掉用传统责任和关系定义的个性,而改为用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和所处的环境来定义自我。

24、精益生产系统是围绕所谓的“五个零”战略构建的:零瑕疵、零故障、零延迟、零纸张和零库存。这就是精益的含义——即刻使用所需的资源,生产客户要求的产品。事实证明,精益生产只是泰勒主义的一种更隐晦的形式,其宗旨就是通过操控员工的心理来提升他们的工作表现,从他们身上榨取更高的效率,这些都服务于以最低的支出优化产出。

25、18世纪的哲学家康德认为,自主是人的最高互换,但需要终其一生的奋斗来确保他的行为是纯粹理性的,不被情绪或任何外部因素阻碍,而这些影响因素可能会玷污一个人在世俗经验中运用纯粹推理的自然倾向。

26、在原子水平上,经典物理学的固体物质对象分解成相互联系的概率的模式。量子理论迫使我们不再把宇宙看作物理对象的集合,而是将其视为统一整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网络。

27、以现代观点来看,过程、运动和变化才是事实。在一个瞬间,其他什么都没有。每一个瞬间只是对事物进行分组的一种方式。

28、普利高津指出:就像在化学中一样,在生物学中被识别为物体的东西实际上都是过程。每个生物都是一个耗散系统,其形成依赖于吸收地球上可用的能量,结果总是增加熵废物。

29、生态系统的行为可以由两种不同的属性来定义:韧性和稳定性。韧性决定了系统内部各种关系的持久性,是这些系统接受状态变量、驱动变量和各种参数的变化后仍然保持稳定状态的能力的量度。优先选择的主要策略不是效率最大化,也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特定的回报,而是通过保持灵活性而使持久性高于一切。

30、一种基于韧性的管理方法将强调有必要保持选择的开放,有必要在区域范围而不是本地背景下看待事件,有必要强调异质性。由此产生的将不是我们心存已获得足够知识的妄想,而是承认我们的无知;不是假设未来事件可预知,而是承认它们总会出乎意料。韧性框架不要求精确预测未来的能力,而只需要具备一种设计、开发系统的定性能力,无论未来发生何种意想不到的事件,它都会生成能够吸收和适应这些事件的系统。

31、关键是,韧性绝不意味着重新达到跟以前一模一样的状态。韧性永远不该被认为是世界上的一种“存在的状态”,而应该是一种作用于世界的方式。反过来,适应性是一种时间能动性,单个生物、整个物种或更大的生物群落都靠它将自己融入所有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模式。

32、从社会韧性的角度来看,挑战是要学会与变化共存和培养应对能力,而不是试图遮挡所有变化。

33、在复杂适应性社会/生态系统方法中,自然带给的体验是“能够通过信息和能量交换,自组织其结构配置的开放动力系统”。复杂适应系统也会学习适应新的情况、模式和环境,还有那个转变自己进入新状态的过程——被称为“涌现”。

34、以下是复杂自适应系统研究方法与传统科学方法相区别的一些特征:从局部的特征到系统的属性;从对象到关系;从封闭系统到开放系统;从测量到捕获和评估复杂性;从观察到干预。运用复杂自适应思维最重要的一个教训就是,放弃对“预测”的部分执念,安于“预期”和“适应”。

35、人类对疯狂变化的气候机制的适应性能力恰是我们的护身符,正是它使我们成为地球上最具韧性的物种之一。但这种让人类在气候的剧烈波动中处于优势的适应性也一直是我们的软肋。适应能力是一把双刃剑。

36、每一次的基础设施革命都体现了维持集体社会存在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新的通信形式,新能源和电力,以及新的运输和物流方式。

37、在19世纪,蒸汽驱动印刷和电报、富足的煤炭和国家铁路系统上跑着的机车,催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资本主义经济,以及由国家政府监督的国家市场。

38、在20世纪,集中式电力、电话、广播和电视、廉价石油,还有国家公路系统、内陆水道、海洋、空中走廊上的内燃机运输汇聚在一起,为第二次工业革命、郊区的兴起、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机构的形成创造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39、今天,我们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数字化宽带通信互联网与由太阳能和风能供电的数字化大陆电网相融合。这两个数字化互联网正在与数字化移动和物流网融合,物流互联网由太阳能和风力发电驱动的电动和燃料电池交通工具组成。这三个互联网也将不断地从嵌在社会中无处不在的传感器中获取数据,使得人类能够更加灵活地管理、赋能和推动日常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这就是物联网(IoT)。

40、第三次工业革命中的建筑将不再是被动的、封闭的私人空间,而是潜在的、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节点实体。共享可再生能源、节能、储能、电动交通的使用以及广泛的其他经济和社会活动,均由居住者自行决定。自给自足的智能建筑是新兴的韧性社会的关键组成部分。

41、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在设计上更多的是为了在零和游戏中奖励少数人而非多数人,但第三次工业革命基础设施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如果允许按照设计的方式运行,将更广泛地分配经济权力,促进经济生活的民主化。后者被设计为分布式而非集中式。共享网络和平台的人越多,所有参与者积累的“社会资本”就越多。

42、海量的传感器与数据正迫使数据的收集和存储以及分析法和算法的管理发生空间的转变——从传统垂直整合的大型跨国公司转移到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本地和分布式高科技中小企业。

43、前两次工业革命是线性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循环的,每个要素和输入都相互反馈,很像一个顶级生态系统中的过程,它创造了一个更重视再生性而非生产力的经济过程,同时减少了负外部性。

44、随着社区开始越发注重自给自足和对生物圈的管理,一个更加全球本土化的经济将生产部分地从离岸转移到在岸。同时,横向规模经济中的商品、服务的生产和分销的固定成本和边际成本急剧下滑,使得中小型高科技合作社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参加区域间的商贸,通常比跨国公司更具有灵活性与竞争力。

45、物联网相当于我们这个星球的神经系统,它会实时监测地球的重要器官(水圈、岩石圈、大气层和生物圈)的健康状况。地球这套复杂的、层次分明的神经系统中任何地方发生变化都会影响其他方面,包括我们人类自己的福祉。这种新的理解将我们带入了韧性社会,让我们人类有了新的社会契约。

46、韧性革命改变了游戏规则。在新兴的人类世,农村社区将可能复苏和崛起,人口在5万-20万的智能中等城市和中心城镇也可能会再次复兴。围绕生态系统业务和服务的韧性经济,标志着受过高等教育并以生态为导向的农村劳动力的出现,还标志着一直意见相左的农村和城市人口之间的潜在和解。

47、正如地方治理为生物区域治理腾出空间一样,代议制民主正在为分布式“同行治理”让步。

48、这种传统的自由概念在X世代、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群中显得越来越格格不入。他们成长的世界正在从所有权转向访问权,从交换价值转向分享价值,从市场转向网络,从对排他性的痴迷转向对包容性的热情。

49、只有在街区和生物区、公民社会和代议制政府之间充当中介的分布式同行治理,才能确保承担起社区的所有重担,才能应对再野化的地球。将治理落实到我们立足并与其他物种共存的地方,靠敏锐的观察和敏锐的听觉来保护管理当地的生物区,这是让我们作为一个物种能够拥有未来的唯一方式,同时弥补我们对地球造成的伤害。

50、万物有灵意识、神学意识和意识形态代表着宏大的理念框架,我们人类通过这些框架来理解自己的存在,包括出生、生命、死亡、来世、我们的精神和动机,还有我们的义务和关系。以上每一个框架都代表着人类如何组织经济生活、政治与自然世界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

51、将我们对气候变化造成的生存威胁的恐惧转变为积极适应,是我们通向未来的大门。把同理心(即亲生命的联系)延伸到其他生物身上是激活韧性时代的唯一的也是最强大的力量。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找回依恋的感情。在这个例子里是对地方的依恋。

52、接触大自然不仅仅是一种审美体验或休闲活动,而且有着更重要的作用。我们的身体功能,包括每个细胞的运作,以及我们的认知功能,都遵循着自然界的节奏和律动。这种认识把我们带回了亲生命的状态:我们生命的力量之源对大自然的恩惠和危险都保持着警惕。

53、如果说万物有灵意识的基础是血缘关系、祖先崇拜和永恒回归,神学意识的基础是天堂救赎,意识形态的基础是人类社会物质进步和技术不朽,那么亲生命意识的基础又是什么呢?亲生命意识的普及将人类叙事从对自主的执着转变为对关系的依恋。在这个多方不断互动、不断适应的新时代,自主性的概念让位于关系性原则。最纯粹的平等表达不是来自法律章程和声明的认可,而是最简单的共情行为。同理心是最终的政治平衡器。它可以抛开一切差异化,只留下伙伴之间的关系。

54、在过去,我们把“韧性”理解为具有从不幸和个人悲剧中振作起来并恢复自主权的能力和品质。然而对关系型自我而言,韧性来自对“他者”的开放和妥协,而不是自给自足和自主。分享见证生命的经历是开放的,它创造了一个丰富的关系网络,增强了一个人的韧性。亲生命意识将一个人的参与范围延伸至整个自然,让自然的生命力支撑着我们,带着我们随着生命的流逝而前进。

55、没有敬畏,我们将无法产生好奇心;没有好奇心,我们将缺乏想象力;没有想象力,我们将无法体验超越;如果没有超越自己的能力,我们将无法共情他人。这场宏伟的互动奏鸣就是我们对自己存在的理解。由共情冲动所带来的敬畏、好奇、想象力和超越,让我们每个人不断超越自我,寻找存在的意义。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6天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