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文 | 张明 魏伟 陈骁
  
平安观点:全球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2016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呈现经济复苏迹象, G7国家的增长、通胀和就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升;而新兴经济体当中的资源出口国,尤其俄罗斯、巴西的经济状况也发生显著改善。2017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也收获开门红,GDP增速攀升至6.9%,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消费增速震荡中大体平稳,进出口增速显著回暖。然而,一季度中国经济的乐观表现一方面受到价格效应的推动,另一方面仍然是由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传统动能支撑。随着价格因素的见顶回落与需求端两大动力的走弱,经济下行压力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
 
短期经济面临的六大风险
 
虽然2017年全球与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些重要风险仍然不可忽视。从海外来看,一是近期地缘政治风险有所升温,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的潜在冲击不容忽视;二是美国经济在2017年存在短期回落的风险,原因在于美国股市可能发生大幅调整,特朗普扩张财政也很可能弱于预期,货币政策的过快收缩也可能对经济带来负面影响;三是进入大选季后,欧元区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南欧国家债务风险与银行业风险的三重风险共振。从国内来看,三大风险分别是一行三会的金融监管相互叠加、企业信用违约事件继续增加、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显著上升。其中的逻辑在于:不断趋严的金融监管政策在银行间市场上导致了资金利率的持续攀升,短期利率传导至中长期将提高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剧实体企业违约风险的暴露,最后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同时对金融机构产生负面冲击,导致过去几年内规模扩张迅速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巨大压力。
 
中期改革与国家战略展望:雄安新区,国企混改,一带一路
 
一是雄安新区,短期意义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地区平衡发展,中长期意义在于成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二是国企改革,今年有望迈出实质性步伐,但我们认为地方国企混改的脚步可能要快于中央国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可能通过混改转让部分地方国企股权,以缓解债务压力;三是一带一路,今年可能加快推进。受到外汇储备下降与民间资本缺乏兴趣的约束,一带一路战略可能从全面铺开转为重点推进。相比于“一带”,我们更看好“一路”的发展,原因在于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中国、东盟和印度,将是未来新兴市场增长最快的三极。三者产业结构形成雁型模式,有助于相互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大类资产方面:需要警惕全球投资者情绪在2017年年中的可能反转。我们建议投资者增持避险资产,以应对不确定性冲击带来的市场风险。1)海外减持美股,增配避险资产。2)国内增配低估值蓝筹股,减持信用债。3)减配大宗商品。
 
主题投资方面:1)雄安新区主题:区域基建类公司、在京津冀地区有较多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环保及生态产业类公司、保定本地上市公司,将受益于区域战略地位提升。2)国企改革主题。关注混改试点的相关央企,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其国企混改推进的步伐可能较快,3)一带一路主题:看好“一路”相关的投资发展。
 
风险提示:中国经济周期性行业持续景气;美联储过快加息与中国央行过快收紧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雄安新区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国企改革推进速度低于预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受阻。
 
一、 全球与中国经济开局良好
 
2016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与新兴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速呈现显著改善态势。
 
G7国家的增长、通胀和就业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1)经济增速在2016年有所企稳: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季度GDP增速均大致表现为前低后高的走势,欧元区的德、法、意三国则相对较为疲弱;2)各国通胀水平均有普遍的显著上行,美国CPI同比在2017年2月已升至2.7%左右的高点,而在2016年出现过CPI负值的日本,通胀水平也反弹至零以上;3)失业率变动相对缓慢,但除了意大利和法国之外,其余各国的失业率水平也已经处于金融危机以来的低位。
 
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表现则有所分化,但资源出口国表现亮眼。以金砖五国和印尼为例,1)中国、印度、印尼的季度GDP增速走势平稳,巴西、俄罗斯、南非三国的GDP增速尽管仍处于低位,但在2016年呈现了非常显著的改善趋势。2)通胀方面,俄罗斯、巴西、印度以及印尼此前的高通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3)失业率也有明显分化,巴西和南非的失业率大幅攀升,后者2016年的失业率高达26.7%,而其余各国失业率表现较为平稳。总体而言,资源国经济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但我们判断2017年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上行难以为继,加上美元走强和贸易战的威胁,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面临较大的压力。
 
2017年一季度中国经济也收获了开门红。GDP增速攀升至6.9%,这是连续第二个季度的回升;工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反弹,消费增速在震荡中大体平稳,进出口增速显著回升。
 
从工业生产来看,2017年一季度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出现了明显上升,尤其是3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上升至7.6%,创两年多来新高,体现了当前工业生产总体稳中向好的状况;年初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在PPI的带动下大幅攀升。从三大需求来看,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的带动下继续上升,工业生产与利润的改善促使制造业投资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上升势头,房地产投资尚未受到不断收紧的调控政策影响,而进一步小幅上升;一季度名义消费增速也继续受到汽车与房地产相关消费的支撑,尽管增速有所波动,但大体维持了平稳的走势;外贸表现更为亮眼,一季度进口与出口增速均从去年的负增长回归正增长,进口更是在价格效应的影响下录得高达24%左右的高增速。
 
去年底以来国内外经济的企稳回升,使得市场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出现了较为乐观的情绪,甚至有观点认为新的经济周期已经开启。的确,当前外围经济环境仍在改善,有望带动外贸的趋势性好转,而宏观经济运行的惯性也有望对短期增长形成一定支撑。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开门红,为今年年内宏观调控的实施和结构改革的推进创造了一定空间。
 
但必须看到的是,一季度中国经济的乐观表现一方面受到价格效应的推动,另一方面仍然是由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传统动能支撑。从这一角度而言,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疲弱和基数的走高,PPI同比见顶回落,进口价格增速也将放缓,价格对经济的带动效应在逐步减弱;房地产销售增速已在逐步放缓,3月份新一轮楼市调控政策的负面效应也将逐步显现,车辆购置税优惠减半的负面影响已经有所凸显,需求端两大动力均有走弱的趋势。因此,我们认为一季度是年内GDP增速的高点,经济的下行压力将在下半年逐渐显现。
 
二、 短期经济面临的六大风险
 
虽然2017年全球与中国经济开局良好,今年国内外经济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些重要风险仍然不可忽视。一旦这些风险爆发,不仅经济复苏的进程可能发生中断,投资者的风险情绪也可能逆转。充分认识到这些风险,并提前加以防范,将会有助于增强本轮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以及避免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发生。
 
2.1地缘政治风险凸显
 
近期地缘政治风险主要集中在朝鲜半岛、中东、中国南海等地区。最近两年内,地缘政治冲突的频率显著上升;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进入高发期,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资本市场可能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朝鲜半岛方面,4月8日,美国军方派遣一支航母战斗群驶向西太平洋朝鲜半岛附近水域,以示对朝方近期举动的回应。4月4日至15日太阳节期间,朝鲜多次强硬发声,称做好了第六次核试验的准备。4月16日,朝鲜试射导弹,但以失败告终。中东方面,4月7日,美国军队向叙利亚政府军用机场投射59枚战斧巡航导弹,理由是为了惩罚阿萨德政权使用化学武器。4月13日,美军在阿富汗东部向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目标投掷了“炸弹之母”。南海方面,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立场难以捉摸,4月6日,菲律宾媒体称,总统杜特尔特已下令菲律宾武装部队“占领”所有“属于菲律宾的南海岛屿”,以加强菲对岛屿主权的管辖权”,但随后菲外交部称菲律宾仍致力于改善与中国的关系。4月21日,菲律宾防长登上南海中业岛,遭到中方警告。
 
近期叙利亚、朝鲜等地缘政治风险的凸显,导致避险资产价格反弹,黄金、原油价格上涨,日元汇率明显上升。用来刻画全球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指数当前正处于历史高点,而该指标在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2008年次贷危机、2010年欧债危机期间均有显著上升,这说明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与刻画美国股市波动性的VIX指数低位运行及美英股市处于历史高点的现状背道而驰。这意味着当前风险资产定价尚未反映市场潜藏的风险,美国股市可能面临重大调整的风险。
 
2.2美国经济回落的风险
 
近期美国经济各项指标反弹明显,但我们在此前的报告中就提及,2017年美国经济增长可能受到多方面制约,包括:美国股市调整的风险,扩张性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过快,过强的美元汇率,贸易战对自身不利影响等。
 
其一,美国股市调整的风险,可能对今年美国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美国股市当前处于历史高位,鉴于当前美国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是消费,而美国股市涨跌对消费的财富效应很大。如果美国股市发生调整,将通过负向的财富效应影响短期消费走势,进而影响当前美国经济复苏。
 
其二,特朗普政府在扩张财政政策上受到多方面掣肘,2017年财政扩张或将弱于预期。一方面,目前联邦政府债务与GDP比率超过100%,2016年7月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达到历史最低1.4%左右,而现在上升到2.4%左右,2017年联邦开支刚性支出占比上升快,总量扩张空间小。另一方面,特朗普主张扩大基建扩张军费,而取缔奥巴马医疗政策的第一次努力便在众议院遭到挫折,财政支出的结构性调整受到制约。
 
其三,货币政策的收缩可能进一步影响美国经济。根据美联储的最新表态,今年依然会有三次加息,并将在年底左右开始缩表。但如果特朗普扩张财政政策不及预期,而美联储收缩箭在弦上,不太积极的财政政策叠加明显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将形成政策错配,冲击下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
 
2.3欧洲面临三重风险共振
 
2017年第二季度起,欧元区进入大选季,其中意大利与法国民粹主义政党上台的风险不能低估。而一旦这两国大选出现意外事件,对金融市场将会产生直接冲击。
 
法国大选仍可能存在意外。4月24日,法国总统大选首轮投票结束,马克隆和主张脱欧的极右翼候选人勒庞得票领先,进入5月7日的第二轮投票。市场有预测称马克隆将轻松击败勒庞赢得大选,但对此我们仍应持谨慎态度。一方面,第二轮选举之前仍然有意外事件发生的风险,例如欧洲再度发生恐怖袭击,选民心态或将因此右倾;另一方面,由于政治体制原因,即便马克隆能够在大选中胜出,他所在的政党还需要在6月的议会选举中赢得多数席位,才能使其政策得以顺利实施。因此,数周后的法国议会选举与总统选举同样重要,其结果也可能削减目前的乐观情绪。
 
意大利大选形势更加不容乐观。目前意大利民粹政党五星党的支持率远高于其他政党,一方面其施政纲领主张进行脱欧公投,另一方面则可能宣布外国投资者手中持有的意大利国债违约,而意大利国债市场是欧元区最大的国债市场,这无疑将对欧洲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冲击。
 
此外,欧洲政治风险的上升还可能引起另外两个风险共振。一是南欧国家债务风险:以希腊为代表的南欧国家目前债务压力犹存,政治风险导致的国债利率上升可能重新引爆债务危机;二是欧洲银行业问题加重:意大利银行业目前风雨飘摇,官方不良贷款比率18%,总额3600亿欧元,欧洲各国银行则普遍大量持有各国政府债券,包括南欧国家国债,一旦上述风险引爆,欧洲银行业也将受到极大冲击。换言之,进入大选季后,欧元区可能面临政治风险、南欧国家债务风险与银行业风险的三重风险共振,欧元区的经济及欧元汇率都将面临很大的压力。
 
2.4外围流动性拐点叠加国内金融监管趋严
 
国内面临的风险之一,是美联储加息引领的外围流动性拐点叠加中国金融监管的进一步趋严,在货币政策中性偏紧的环境下,带来银行间市场利率显著上行,对金融市场及机构造成较大压力。
 
从2017年春节后至今,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以货币的净回笼为主,并多次暂停逆回购操作;银行间市场同业回购利率、同业存单发行利率等均有显著上行。与此同时,2017年以来,一行三会为控风险、去杠杆,已密集出台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多项政策,以压缩影子银行规模,降低金融机构杠杆。其中银监会更是在一个月左右时间内连续出台了7项文件,提及对于“三套利”、“四不当”、“十大风险”,并要求商业银行首先自查调整。一行三会的监管政策的叠加都会导致银行间市场利率上升:以R001和R007为代表的短期资金利率从年初起一直处于高位,而同业存贷发行利率也有显著上升。银行间市场利率的上升对于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都会产生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一行三会在短期内纷纷出台了多项强监管的措施,他们之间是否经历了充分的协调?监管政策的叠加是否可能对市场造成一些出乎意外的影响?这是否可能使得原本防范风险的措施,反而成为引爆风险的原因?我们担心的是,如果一行三会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缺乏统一协调,可能造成力度过猛,甚至引发不必要的金融风险。因此,我们认为监管部门亟需加强监管协调,特别是通过建构制度化的协调机制来形成一致性、系统性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
 
2.5企业违约风险加速暴露
 
2016年是中国信用债市场违约加剧的一年,债券违约数量明显上升,违约行业集中在钢铁、机械、外贸等相关企业。尽管2017年一季度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大幅攀升,但从结构上看,只有大中型国企的利润改善显著,原因在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提振了煤炭、黑色金属等上游行业的利润,而这些行业则主要由国企占据垄断地位。
 
2017年企业信用违约的状况可能加剧,无论是高风险的信用债还是传统的银行贷款均是如此。其一,落后产能的淘汰带来了上游行业集中度的提升,占据优势的国企经营状况改善的同时,也挤占了中小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使其面临艰难的经营状况;其二,当前需求的疲弱使得价格上涨难以向下传导,上游成本的提升则导致中下游部分企业的利润遭到挤压,加剧了企业盈利的分化;其三,实体企业杠杆率仍然较高,企业去杠杆的过程中容易发生资金链断裂的状况;其四,金融监管趋严导致的短期利率攀升逐渐传导至中长期,也将提高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由此可见,今年企业也存在着较大的债务违约风险,并且企业的违约又将牵连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风险暴露。
 
2.6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上升
 
中小型金融机构在2012-2016年的资产负债扩张速度本身就在各类银行中居于前列,城商行、农商银行及其他中小金融机构的扩张速度远远大于大型商业银行。对于规模扩张迅速的中小金融机构而言,2017年将面临来自资产与负债两个方面的压力。
 
一方面,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趋紧,MPA考核与监管的趋严,使得银行间市场利率持续攀升。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同业存单发行迅速上升,发行规模也连创新高。在市场利率较高的情况下,同业存单的大规模发行将整体抬高中小银行负债端的融资成本,加剧资金错配现象,并加大金融体系的相互关联性,具有较大的风险。而另一方面,今年企业违约风险暴露的概率上升,又将使得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急剧恶化,加剧金融机构资产端的压力。
 
总体而言,国内面临的三个风险一脉相承:不断趋严的金融监管政策在银行间市场上导致了资金利率的持续攀升,短期利率传导至中长期将提高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加剧实体企业违约风险的暴露,最后从负债端和资产端同时对金融机构产生负面冲击,导致规模扩张迅速的中小金融机构面临极大的压力。
 
基于这些存在的风险,我们认为今年不能对中国经济过分乐观,年内经济走势大概率前高后低,呈现温和下行的走势。到2017年下半年,如果经济增速放缓、各方面风险袭来,我们判断当前强监管的态势可能有所放松,货币政策也有松动的可能。我们认为货币政策上半年中性偏紧,下半年中性略松,存贷款基准利率仍然不升不降,但下半年可能有1次降准的空间。
 
三、 中期改革与国家战略展望
 
当前短期的宏观经济走势既有复苏向好的迹象,也潜藏不容忽视的风险。不过,2017年,中央政府的施政方向或将以雄安新区建设、国企混改落地、一带一路推进为主轴,推进改革的深化和国家战略的逐步落地,这有望显著提振市场的短期风险偏好、中长期的改革情绪和经济增长预期。
 
3.1雄安新区:短期看投资,长期看改革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从月初至今,资本市场上的“雄安概念”已经经历了一番潮起潮落。但雄安“千年大计”的宏大定位对中国经济而言并非资本市场的短期概念炒作这样简单。
 
当前,我们对于雄安新区有四个判断:
 
第一,中央建设雄安新区的决心非常坚决,并且一定能取得显著的成果。雄安新区是近年来规格与定位最高的国家级新区,国务院罕见地使用了“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这样的措辞(上一个“千年大计”是三峡工程),并将雄安新区上升到与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同等的高度及定位,同时为了防止在新区发展之前即出现“楼市炒作先行”的状况,政府提前对于雄安地区房地产交易“锁市”以遏制炒房行为,这都彰显了政府将举全国之力建设新区的决心。此外,中央将此前在深圳特区、厦门特区、浦东新区以及滨海新区有履职经验的干部调往京津冀和雄安地区任职,从人事布局上显示了对于雄安新区建设的重视。基于当前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领导和中国世界领先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雄安新区的建设一定能够取得显著的成果。
 
第二,雄安新区的短期意义在于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非首都功能”尚无明确的定义,但我们可以从领导人和相关部委的表述中窥见端倪。2014 年 2 月, 习总书记考察北京工作时曾强调, “坚持和强化首都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功能”,四个中心的功能可以集中代表北京的首都功能。2015 年 7 月,北京市发改委称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据此,我们认为有五类机构可能将率先迁出北京:①央企总部、各类总部企业、制造业企业;②各类商品批发市场(动物园、大红门等服装批发市场,官园、万通等商品批发市场已经在逐步迁出);③行政事业单位、金融机构;④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⑤部分医疗机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能够一定程度上缓解北京的城市和公共服务资源过度集中的现象,能够有效约束北京房价未来的暴涨空间,有利于北京城市竞争力的恢复。
 
第三,雄安新区的建设将从传统意义上拉动经济增长,平衡京津冀地区的发展。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铺开,它对于国内的基建、固定资产投资、以及河北地区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京津冀地区“环北京贫困带”名声在外,河北一直是京津冀地区最弱的一环:以人均GDP规模相比较,天津与北京分别以11.56万元和11.50万元排名中国前两位,而河北人均GDP规模仅4.29万元,在31个省市中排名第19位。雄安新区的设立,将促进整个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得京津冀地区能真正与与珠三角、长三角比肩。
 
第四,雄安新区的中长期意义在于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当前改革已进入深水区,也进入瓶颈期。雄安新区这“一张白纸”可能成为政府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创新发展与开放等多个方面的试验田。例如,在城市规划方面,雄安新区七大任务中有四项与城市规划有关,其或许能够从零开始,为优化城市管理和建设、为解决大城市病等问题寻找新的出路。在房地产制度方面,目前已有消息称,未来雄安新区可能实施新的房地产试行方案:将不允许配建商品房,试行以公租房、廉租房为主的建设模式,没有固定住宅用地,而国外的先进经验(如新加坡的保障房政策)也能提供良好的借鉴。在户籍制度方面,雄安可能借鉴美国经验,可能用居住证的方式,市场化配置人力资源,而不需要新设户口。总之,雄安新区如果能够成为未来中国结构性改革和创新改革试点,以点带面,以其优质经验而推至全国,对于中国的结构性改革可能产生更为深远的意义,而雄安新区的重要性也能够真正与深圳相提并论。
 
3.2国企改革:地方国企混改快于央企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2017年两会过后,国企混改稳步推进:3月末刘鹤主持召开发改委改革专题会,会议提出“按时高质量完成改革方案制定、上报任务”、“倒排时间表,争取做到5、6月份改革方案全部报出,党十九大之前出台实施”;4月6日中国联通发布停牌公告,宣布联通集团正筹划与上市公司相关的重大混改事项;4月13日,发改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今年3月启动了第二批10家混改试点工作,近期第二批混改试点将批复。另外,第三批试点已在遴选中。
 
2017年,中央将通过一些重大混改项目的落地,来推动新一轮国企改革,而我们认为地方国企混改的步伐可能要快于中央国企。一方面,中央对于央企的定位一定程度上约束了改革的步伐:国有企业被定位为我们党执政的物质基础,要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而体量巨大并掌握国民经济命脉的央企,承担了这其中的主要任务,这决定了央企混改不会过于激进。另一方面,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压力仍然较大,地方债置换难以解决根本问题,而只是将问题抛向了银行:将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债务,置换成为银行持有地方政府对债券。这种操作导致银行资产端的期限拉长、收益率下降,对于银行的负面冲击很大。因此,出售资产可能成为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的新思路。结合国企混改的大背景,地方政府可能通过混改转让部分地方国企股权,以缓解债务压力。
 
因此,我们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国企混改推进的步伐可能较快,如贵州、云南等。具体而言,这些省份未来可能通过混改将部分国企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将获得的资金用于处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由此,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望联动解决。
 
3.3一带一路:重点突破,看好“一路”
 
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的推进重心已经逐渐从中央过渡到地方:各地方政府陆续发布的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30个省市都将一带一路列入了重点经济工作当中。一带一路作为国家层面的中长期战略,无疑仍然是我国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对于今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我们有以下三个主要观点: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面临压力,可能由全面铺开转为重点领域重点突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所面临的压力也在逐渐凸显:长期以来,民间资本对于一带一路项目都缺乏参与的热情:以基建开路的跨国项目,投资金额大,投资回报期长,投资回报率低;沿线国家政府大多财力匮乏,导致这些基建项目对民间资本没有吸引力,因而一带一路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于国企、政策性金融机构等,实际上就是我国的外汇储备。然而,近两年随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增大与资本外流的加剧,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持续降低,能够用于支持一带一路对外投资的资金规模已经并不充裕。
 
不过,“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目前有28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确认出席论坛。这次高峰会议将会梳理重点领域合作,有望确定一大批重大的合作项目,同时,也将提出中长期合作措施,探讨建立一带一路的长效合作机制。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认为今年政府可能改变此前全方位落地和全方位投资的方式,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突破的方法,推进一带一路取得新的进展;同时,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将更多的考虑对民间投资的吸引。
 
第二,通过一带一路引领区域贸易和投资协定。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宣布了美国正式退出TPP,很多TPP成员国希望未来由中国引领区域的贸易投资协定,也有更多的国家将希望寄托在中国和东盟主导的RCEP协定上。在发达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甚至民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对外开放战略有望获得较大的发展,RCEP协定也有望在全球的区域贸易和投资合作中发挥更重要的地位。
 
第三,相比于“一带”,我们更加看好“一路”的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当中,我们相对看好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原因在于:“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经过经济相对落后的中亚国家,投资风险较高,也存在地缘政治风险;“一路”(海上丝绸之路)则连接了中国、东盟和印度,这是目前新兴市场增长最快的三极。三者人口规模相似,产业结构形成雁型模式(中国优于东盟、东盟优于印度),有助于相互带动、实现协同发展。
 
四、 结论及投资建议
 
4.1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全球经济与中国经济2017年开局良好,但短期国内外仍然面临六大风险,需要警惕全球投资者情绪在2017年年中的可能反转(由risk on状态切换至risk off状态)。大类资产配置当中,我们建议投资者增持避险资产,以应对不确定性冲击带来的市场风险。
 
1、海外减持美股美债,增配避险资产。美国经济与政策的变动,地缘政治风险、欧洲大选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导致金融市场避险情绪的上升,关注黄金、美元的投资机会。但同时,要尽量避开处于高位的美股,上半年美债也存在一定回落风险。
 
2、国内增配低估值蓝筹股,规避信用债。2017年股票市场仍将箱体震荡,估值偏低的蓝筹股、增长超预期的成长股与风口浪尖的科技股存在投资机会。但整体流动性环境的收缩及企业信用违约风险上升,将使得低评级信用债存在较大风险。
 
3、减配大宗商品。中国周期性需求的走弱、供给整体平稳与美元指数走强,都使得2017年大宗商品可能处于盘整态势。国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面临回落风险,应高度关注其中蕴含的风险,对于部分价格显著高估的品种,甚至可以采取温和做空的策略。
 
4、风险提示:中国经济周期性行业持续景气;美联储过快加息与中国央行过快收紧货币政策;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
 
4.2主题投资建议
 
2017年,中央政府的施政方向或以雄安新区建设、国企混改落地、一带一路推进为主轴,这给市场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预期的上升,更重要的是对改革情绪的提振。
 
1、雄安新区主题:一是区域基建类公司,涵盖钢铁、水泥、化工、交运等板块;二是在京津冀地区有较多土地储备的上市公司;三是环保及生态产业类公司,将受益于区域环境的修复和生态发展;四是保定本地上市公司,将受益于区域战略地位提升。
 
2、国企改革主题。央企方面,关注混改试点的相关央企,并建议沿绩效下滑明显、内生改革动力强大、行业改革方向明确且空间较大的思路进行布局;地方国企方面,关注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较大的省份,其国企混改推进的步伐可能较快,如贵州、云南等。重点推荐领域:军工、铁路、民航;重点关注四家央企:中船重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铁总、南航集团。
 
3、一带一路主题。一带一路今年可能选择重点区域、重点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我们重点推荐广西与新疆两地的一带一路概念股。对于广西,推荐从基建、贸易畅通、产能合作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四个方面来把握,建议关注柳钢股份、五洲交通、柳工、北部湾港和天夏智慧。对于新疆,推荐从公路和电力基建、“三基地”建设和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三个方面来把握,建议关注新疆城建、特变电工、国际实业、金风科技和天顺股份。
 
4、风险提示:雄安新区建设进度低于预期;国企改革推进速度低于预期;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受阻。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294篇文章 13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