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新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系列研究之五
文 | 张明 杨璇 陈骁 魏伟
 
■  引言
 
本篇报告是“新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系列”研究的第五篇,主要从历史背景、经济环境及核心优势、国际对比、未来发展方向等角度分析西三角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西三角地区的发展给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  历史背景:“西三角”逐步成型:成都+重庆+西安有望打造新增长级
 
自2001年西部大开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取得长足发展。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步入“十三五”时期,正是西部地区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与此同时,以重庆、成都、西安三座大城市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区逐步成型。“西三角经济区”有望承接新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道路,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增长级后的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  概况与优势:经济体量较大,教育科研资源集中
 
西三角经济概况:西三角(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人口在全国占比10.94%,GDP占比 9.48%,但人均GDP方面,四川与陕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结构上,西三角地区表现中规中矩,投资在全国占比11.4%,消费占比9.2%;不过增长势头相对迅猛,2017年投资、消费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
 
西三角核心优势:一是教育科研资源集中,利于区域内产学研合作发展;二是水运、航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三是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  国际经验启示: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产业错位+产学研结合发展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在核心资源方面与西三角地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核心城市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且同样具备丰富的教育科研资源。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发展对我国西三角地区的启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城市间应分工明确,错位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本区域的教育资源,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  发展方向与投资机会:新兴产业与重庆成都西安楼市颇具看点
 
结合国际经验与国内已颁布的相关发展规划,我们认为西三角城市群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有两方面:其一,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现象,同时也存在较强的产业间互补;应当汲取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重视产业分工和错位发展;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整个西三角经济区中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链衔接的格局。其二,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可借鉴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在整个区域内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产业投资方面:西三角地区覆盖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大部分区域。通过梳理《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并结合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涉及西三角经济区两省一市部分内容,我们综合判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将会从西三角经济区发展中受益。
 
房地产投资方面:一方面,从房地产价格、城市定位、土地供给、人口流动方面看,成都、西安和重庆定位均较高,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三地土地供给近年均偏紧,人口流入优势明显,这三地未来的房价依然有上涨空间。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房企资金面紧张,拿地相应更加谨慎,因而房企拿地的城市布局对判断区域房地产市场前景有较强的参考意义。综合判断,我们相对看好重庆、成都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中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覆盖中国的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广西、宁夏、西藏、新疆、内蒙古以及重庆市,共12个省、市和自治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而西部地区中,由四川、陕西、重庆组成的西三角城市群有望成为引领西部地区的新增长极。虽然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西三角区域并不富裕,但却具有较高的增长动能,投资、消费增速均高于全国水平,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与此同时,西三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完备,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教育资源也颇具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本篇报告是“新时代区域经济一体化系列”研究的第五篇,主要分析西三角区域的资源禀赋、经济环境及投资机会。报告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回顾了西三角区域的历史背景,第二部分分析了西三角两省一市的区域经济概况和核心资源禀赋优势,第三部分则以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为例分析了其对西三角两省一市建设的启示,第四部分根据国务院对西部大开发和城市群的最新规划,总结了西三角两省一市的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西三角地区的发展给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带来的投资机会。
 
一、历史背景:西部大开发与西三角经济区的成型
 
1.1西部大开发战略成果显著
 
中国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覆盖中国的陕西、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6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以及重庆市,共12个省、市和自治区,占全国土地面积的71.4%。
 
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效率优先”的区域发展战略和优先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政策布局,中国各区域经济之间差距持续扩大。20世纪90年代初,中央政府区域政策目标由以经济效率为中心转向注重效率、兼顾公平,明确指出要扶持西部发展。1992年,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重庆位列其中。同年,国务院还决定开放部分边境地区和内陆地区省会城市,其中包括西部地区的昆明、乌鲁木齐、南宁、呼和浩特、成都、贵阳、西安、兰州、西宁和银川。2000年1月,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正式成立,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正式拉开。经历了“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后,西部地区的经济已经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西部地区的GDP已达到156828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7.18%上升到2016年的21.73%,工业增加值占比也由2000年的14.20%上升到2016年的18.58%。
 
西部大开发战略有效促进了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地区整体经济实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发展和科技教育领域均取得一定成就。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仍存在显著差异。从人均GDP来看,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并未因西部大开发战略而得到有效缩减(2000年为3.05倍,2016年这一数字仍维持在2.62倍)。同时,西部地区内部各省市之间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6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3935元,西部地区仅内蒙古自治区和重庆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10个省和自治区均低于全国人均GDP,其中甘肃省人均生产总值为27643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1.2 “西三角”逐步成型:成都+重庆+西安有望打造新增长级
 
《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并将这三个经济区分别作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增长引擎。其中,成渝经济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产业较为集中,最具发展经济潜力的经济区;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产业规模上都与其有较大差距。由于西部地区整体地域广阔,仅靠成渝经济区无法拉动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时任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重庆代表团讨论时提出建立以重庆、成都、西安三座大城市为核心的西三角经济区,引发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热议。
 
区域经济的发展常常遵循由点及面再到线的路径。西部地区的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大城市是点状发展,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以及北部湾经济区是连点成线的带状发展,而西三角经济区则把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最强和最具发展潜力的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连线成面。与原先西部地区较为分散的经济区相比,西三角经济区无论在覆盖范围、功能还是战略地位上都具有显著优势。首先,从覆盖范围上看,西三角地区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三大核心城市为轴心,在其基础上,进行分梯度辐射。辐射范围不仅包括原先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渝经济区的部分,还将原先分割西部南北区域的秦岭屏障涵盖其中。其次,在功能上,西三角经济区不仅包括了原先成渝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所有功能,还承担了如“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等新功能,此前在重庆和成都试点的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也将向西三角经济区内的其他城市推进。再次,在战略地位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2017年商务部在陕西省、四川省和重庆市设立了中国第三批自贸区,西三角经济区除了担负着拉动整个西部地区经济崛起的重任外,还承接着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交流与合作的窗口和通道。
 
西部大开发战略步入“十三五”时期,正是西部地区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和对外开放已由沿海开放转为内陆开放、向西开放的新格局下,西三角地区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中、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等区域的发展战略统筹衔接,坚持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道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推动整个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西三角经济区”有望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产业升级道路,打破地理壁垒和上下游限制,成为中国西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经济新高地,并有望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增长级后中国经济第四增长极。
 
 
二、概况与优势:旅游资源与科研优势突出
 
本章我们将首先讨论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特点和核心资源优势。区域经济方面,西三角经济分量占全国比较重,产业结构在逐步改善。而西三角地区的核心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教育科研资源集中,利于区域内产学研合作发展;二是水运、航空、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三是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2.1西三角经济概况:富裕程度仍相对落后
 
学界和政界对于西三角经济区的范围划分有不同看法,最为大家普遍接受的是:西三角经济区以成都、重庆和西安三个核心城市为经济增长点,以地面交通1-2个小时为半径,按照点轴模式进行第一轮梯度辐射形成中心城市群,其次在三个中心城市群的基础上再次向秦巴经济带进行第二轮梯度辐射,最终形成的区域覆盖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区域。在本文中,我们以这两省一市作为分析对象。
 
西三角地区包括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总面积为77.2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领土面积的8%左右;总人口15212.6 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94%;2017年三地生产总值为7837.93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9.48%,但在人均GDP上,西三角两省一市中,四川与陕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经济结构上,西三角地区经济的状况属中规中矩。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占比11.4%,消费占比9.2%,与其9.5%的经济体量和10.9%的人口体量均相差不远。不过西三角地区增长势头相对迅猛,2017年该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增速分别达到11.62%、11.72%,均高于全国水平(分别为5.90%、10.21%)。产业结构上,2017年西三角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重为9.39:43.11:47.5;与历史状况相比,第一产业比重显著走低,二、三产业比重稳步上升,西三角经济区产业结构也在明显改善。
 
财政方面,从债务余额占比、一般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与财政债务率这三个指标进行衡量,西三角经济区的债务状况整体可控。四川省负债规模较大,债务余额占比为4.8%,位居全国第八,而在一般债务余额占GDP比重与财政债务率这两个指标上,均位于全国中等水平,分列全国第15和第16;陕西省在这三个指标上均位于全国中等水平;重庆市则均位于全国靠后位置。
 
2.2核心优势之一:教育科研资源集中
 
西三角教育与科技资源集中。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三地的普通高等学校占全国的10.29%,教育经费占全国的9.39%。四川省在普通高校数量上多于北京,而陕西省的教育资源则更为优质:全国39所“985”工程大学,陕西省3所,排在北京、上海后,与湖南并列第4。另据2015年的数据,西三角教学与科研人员占全国的11.29%,R&D成果应用及科技服务人员占比达到12.45%。西三角区域教育与科研资源较为集中,为区域内的发展奠定基础。
 
西三角经济区集中的教育和科研资源,有利于推进区域内产学研合作发展;尤其是陕西省在推进产学研合作方面成果显著:2016年,陕西省32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其中由高校主持和参与完成的19项。陕西省出台《关于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促进省属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并按照“突出一个主体、推进两个结合、完善三个机制、构建四大平台”的方式,加快推进成果转移转化。
 
 
 2.3核心优势之二:交通基础设施较完善
 
西三角经济区地处我国中西部交界地带,是中国地理位置的中心,具有纵跨南北,连接东西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西三角经济区在水运、航空和铁路运输方面的基础实施都较为完善。
 
水运基础设施领域:长江支流贯穿区域内的成都、重庆。其中,重庆坐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已成为西三角区域内最大的综合性港口。重庆致力于加快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建设,在沿线布局主城果园港、江津珞璜港、涪陵龙头港、万州新田港“1+3”铁公水联运的枢纽型港口体系,打造长江上游最大的集装箱集并港和大宗散货中转港。尤其是重庆果园港全面建成后吞吐量将达200万标箱,成为中国内河最大的联运枢纽港。2017年,重庆港口货物年吞吐量1.97亿吨,其中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670.4万吨,同比增长21.5%;集装箱吞吐量128.9万标箱,外贸集装箱61.3万箱,同比增长14.2%。此外,区域内还有乐山港、宜宾港和泸州港与重庆港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西三角经济区。
 
航空基础设施领域,西三角地区航空运输发展十分迅猛。根据《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截止2015年,四川省、陕西省和重庆市共有23个民用运输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即成都双流机场、重庆江北机场和西安咸阳机场。根据中国民航局于2018年3月发布的《201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在旅客吞吐量方面,这三大国际机场都排在全国前十;其中成都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4980万人次,排名第4位,仅次于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和广州白云机场,西安咸阳机场和重庆江北机场分别排在第8、9位。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分别有3、2、1个机场进入前十,可见在航空旅客运输方面,西三角经济区与其他经济区不相上下。这三个机场在货邮吞吐量方面也位居全国前列,分别位于第5、11、14位,其中西安咸阳机场同比增速达到11.2%,高于7.1%的全国平均水平。除此之外,加上众多的支线机场,西三角经济区航空运输能力较强、机场较为密集,大大增加了与国内其他地区和国外的贸易活动。
 
铁路基础设施领域: 2017年12月,西成高铁正式开通,使得成都到西安由原先的16小时大大缩减至3小时,构筑“川陕3小时经济圈”。在此之前,西三角经济区已有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陇海线、襄渝线、渝怀线、西康线等多条贯穿区域内、沟通区域外甚至全国大动脉的铁路线;但由于长期以来成都、重庆与西安之间相隔着基础设施较差、经济社会较落后的秦岭区域,西三角经济区三个核心城市间联系不够紧密,无法合力带动西部地区的发展。西成高铁的建成与通车对于西三角经济区有划时代的意义:在区域内,西成高铁通过贯通秦岭、汉中等地,拉近西安与成渝两地的距离外,还加速了西三角经济区内部,尤其是以秦岭分界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在文化、产业、资本和科技方面的深度融合;在区域外,由于西成高铁与宝兰高铁、兰新高铁接轨,促进了西南地区乃至整个西三角经济区与华北、华中等地的交流与合作,全方位为西三角经济区的迅速崛起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进一步推动西三角地区的基建发展。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均属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中陕西省着力打造西安成为“一高地”和“六中心”[1]。重庆市正式出台了《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的实施意见》,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谋求成为长江经济带的西部中心枢纽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同时重庆市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起点,已于2011年开通前往德国杜伊斯堡的国际专列。2011年3月19日,渝新欧班列首次进行全程运行,开启中国内陆地区以铁路联通欧洲的序幕;2017年2月,“渝新欧”累计突破1000班,在国内众多中欧班列中位居首位。
 
 2.4核心优势之三:人文旅游资源丰富
 
西三角经济区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人文景观、生态环境、红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陕西省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其省会西安更是我国十三朝古都和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拥有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华清池、黄帝陵、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法门寺等重点历史文化景区;秦巴山地享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温泉资源,在秦岭和黄河沿线分布华山、金丝峡、太白山、壶口瀑布等优势景区;此外,以革命圣地延安为依托,串联榆林、延安、铜川、西安、咸阳、渭南、汉中等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
 
四川省境内除了拥有卧龙、乐山大佛、峨眉山、九寨沟等多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外,自然地理景观资源也十分丰富,逐渐形成了以成都为核心的平原旅游区,阿坝州境内若尔盖县、红原县、阿坝县、壤塘县等大草原生态旅游区,大香格里拉—环贡嘎世界高山生态旅游区,大香格里拉—环亚丁世界山地旅游区等。此外,四川省还拥有珍贵的世界濒危保护动物——大熊猫,境内已建成的卧龙自然保护区是中国三大自然保护区之一。
 
重庆市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已形成江、河、山等自然文化廊道,包括武陵山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三峡山水人文旅游区以及大巴山风景道、乌江风景道等众多跨区特色旅游功能区。
 
三、国际经验:产学研结合,错位发展
 
本章我们主要讨论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发展对我国西三角地区发展的启示。美国东北部城市群在核心资源方面与西三角地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其城市群发展对我国西三角地区的启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核心城市间应分工明确,错位发展;二是充分发挥本区域的教育资源,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3.1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核心城市分工明确,错位发展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是世界六大城市群之一,其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5个中心城市逐步向外辐射和扩展,出现了纽瓦克、卡姆登、安纳波利斯等次级中心城市,各等级城市相互交织构成该城市群的城市网络。该城市群土地面积约为13.8 万平方公里,占美国国土面积的1.5%;2015年人口约4500 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群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5个核心城市无论在城市定位、产业结构以及港口发展上都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纽约作为美国第一大城市,是美国乃至全球的金融中心,国际性大公司总部、专业管理机构和服务部门大都聚集在此,产业方面以金融业、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以及公共服务业为主。纽约港大力发展国际航运,主要以集装箱运输为主,是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高等教育的中心,是全美人口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大力发展金融、教育、医疗服务、建筑和运输服务业等。波士顿港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费城是美国东部仅次于纽约和华盛顿的第三经济城市,产业发展多元化,包括金融服务业、医疗健康产业、生物科技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旅游业等,同时还是美国东海岸重要的钢铁、造船基地以及炼油中心。费城港是世界最大的河口港之一,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拥有优良的运输条件,机场、铁路、公路、航运网络都十分发达,是区域内的交通枢纽,其钢铁、造船和有色冶金产业十分发达。巴尔的摩是中大西洋地区的第二大港口,以转运矿石、煤和谷物等为主。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政治中心,聚集了众多的美国联邦政府机构及国际组织,其教育、文化、信息、旅游产业较发达。
 
这五大核心城市在功能定位上各不相同,产业方面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港口发展彼此分工协作,已形成规模较大的港口群。核心城市间功能互补、合理分工,产业链衔接紧密,在这一合作互补的发展模式下,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最终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3.2国际经验启示:产学研合作成熟、体系完善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中,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其大都会区拥有超过100所大学,超过25万名大学生在此接受教育。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塔夫茨大学、波士顿学院、布兰迪斯大学等众多顶级名校云集于此。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及相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法规,设立各类基金,推动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产学研合作,目前已建立起完善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美国东北部城市群产学研合作领域宽、范围广,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政府主导型,其研究重点在于应用研究,基础研究费用仅占32%。二战后,美国建立了不少政府科研中心,接受政府资助,并对政府负责,有的中心直接建在校内,如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为美国的核武器、弹导航天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高校主导型,重点是基础研究,约占联邦基础研究的60%,大学科技园区则是以高校为主体与公司联合的研究开发区域,实质是一个项目群,如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
 
(3)产学研联合型,主要是指工业科研机构和拥有高精技术的工业公司,建在科研力量雄厚的大学周围,形成区域性的科学工业联合体。如波士顿—剑桥科学工业综合体,华盛顿—巴尔的摩科学工业综合体等,研究领域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互兼容。
 
四、投资机会:新型产业与重庆成都西安楼市颇具看点
 
本章我们结合国际经验与国内已经颁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对西三角地区产业投资机会进行了梳理。综合来看,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将会从西三角经济区发展中受益。而房地产投资方面,从房地产价格、城市定位、土地供给、人口流动方面看,成都、西安和重庆定位均较高,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三地土地供给近年均偏紧,人口流入优势明显,这三地未来的房价依然有上涨空间;但考虑到当前房企资金面紧张,拿地相应更加谨慎,因而房企拿地的城市布局对判断区域房地产市场前景有较强的参考意义。综合判断,我们相对看好重庆、成都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4.1 西三角城市群发展方向展望:产业错位+产学研融合
 
西三角经济区核心城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产业同构现象:成都、重庆和西安在电子信息、汽车、航空航天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竞争;同时也存在较强的产业间互补:西安在传统军工制造业上优势明显,目前在大力发展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节能环保、信息安全、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都在原先电子信息、汽车、机械等支柱产业的基础上,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以动漫、游戏、软件开发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已位居全国前列。重庆在传统机械制造、化工等产业的基础之上,发挥其经济实力和地理优势,着力打造西部地区的金融中心。因此,西三角应汲取美国东北部城市群的发展经验,重视产业分工和错位发展;以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整个西三角经济区中形成功能互补、产业链衔接的格局。
 
此外,西三角核心城市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虽然三地已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进程,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西三角可借鉴波士顿128号公路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完善相应法律法规文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深化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地还可以在政府层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在整个区域内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2 西三角城市群受益行业及产业
 
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西三角地区覆盖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大部分区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分别于2016年4月27日和2018年2月7日联合印发《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结合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中涉及西三角经济区两省一市部分内容,国家鼓励西三角经济区发展的行业及未来有发展潜力的有:能源、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科技服务、商贸物流等行业。我们综合判断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将会从西三角经济区发展中受益(具体公司详见下表)。
 
 
 4.3西三角城市群房地产市场投资前景
 
最后我们讨论西三角地区的房地产市场。我们从核心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城市定位、土地供给、人口流动方面分析其房价变动的原因,并进一步展望了各城市未来房价的走势情况。
 
从房地产价格上看,三城住宅平均价格均低于二线城市住宅平均价格,未来具有一定的上涨空间。其中成都、重庆2017年底的住宅成交均价约为9000元左右,而西安接近8500元。
 
从城市定位上看,成都、重庆和西安都有较高定位,三地房地产市场未来均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三地均为国家中心城市。其中,重庆定位是西部开发开放战略支撑和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载体,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航运中心;成都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安则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丝路科创中心、丝路文化高地、内陆开放高地和国家综合交通枢纽。
 
从土地供给的角度看,西安、重庆供给先前较稳定宽松,成都供给偏紧;但三地近期土地供给均有收紧趋势。重庆在2011-2015年的住宅用地供给面积均在3000公顷以上,土地供给较稳定,但2016年这一数字缩减至2182公顷,土地供给开始收紧,这可能是重庆房价近年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并且这一趋势在2017年进一步延续;成都有1591万的常住人口,约为重庆常住人口的二分之一,但自2011年以来的住宅用地供给面积只有重庆的三分之一左右,且近年来逐步收紧;与成都相比,西安整体土地供给较宽松,但也存在土地供给收紧的趋势。
 
从人口流动上看,北京和上海严格控制人口的政策要求使得成都、重庆和西安具备较大吸引力。根据北京和上海分别出台的2035规划,北京市常住人口将在未来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上海市常住人口将在未来20年均控制在2500万人以内。在一线城市严控人口的政策导向下,人口向二线城市及以二线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流动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2018年年初,西安推行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大量人才落户,导致西安房价出现较为明显的上涨。
 
总体上,成都、西安和重庆定位均较高,未来有较大发展潜力,三地土地供给近年均偏紧,人口流入优势明显,未来房价依然有上涨空间。从全国前50强房企的拿地偏好上也可以进一步看出这几个城市的火热程度,重庆、成都是当前大房企的重点投资对象(其中重庆的增长势头更加突出);考虑到当前房企资金面相对紧张,拿地也相应更加谨慎,因而房企拿地的城市布局对判断区域房地产市场前景有较强的参考意义。我们看好重庆、成都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1]注:“一高地”和“六中心”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开放高地和金融商贸物流中心、机械制造业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文化旅游中心、科技研发中心以及高端人才培养中心。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22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