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惊闻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先生辞世,深感哀悼。回想起2011年在哈佛做访问学者期间,曾旁听傅高义先生关于邓小平的一次精彩讲座。在这里发一篇当时的讲座实录,让读者领略一下傅高义先生的治学风采。
 
今天是哈佛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大日子,费正清研究中心的前主任、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与汉学家傅高义(Ezra Feivel Vogel)教授在下午与晚上连续开讲,下午讲邓小平的生平经历,晚上讲邓小平的外交政策。
 
傅高义教授今年已经是81岁高龄了,两个讲座的时间加起来接近4个小时,但他依然笑容满面、精神矍铄,最后还主动延长了回答听众提问的时间。听众坐满了一个阶梯教室,中国人与外国人几乎一半一半,这说明关于邓小平这位伟人的话题、以及讲述这位话题的学者的身份,还是相当具有吸引力的。
 
这也算在哈佛学习与访问的中国学生与学者的一次聚会,我在讲座中就与复旦大学的陆铭兄重逢。说来有趣,我们迄今为止见过三次。第二次是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年会期间,第一次是在日本东京一桥大学的一次研讨会,当时我们在会议间歇还绕着皇宫转了一圈,有着非常愉快的交谈。
 
傅高义教授这次演讲的背景,是他花费了接近10年时间,潜心研究了邓小平的生平,并在今年9月份出版了《邓小平和中国的转型》一书,该书长达900多页,应该算是西方著名学者关于邓小平的第一本皇皇巨著。尽管我还没有阅读过此书(今晚刚听讲座回来,就在亚马逊上购买了该书),但从傅教授的两个讲座中,也可以做到管中窥豹。
 
下午,傅教授讲述了邓小平的生平经历。他给我们展示了关于邓小平的上百张图片,从他的故居、小学、法国留学,一直到三起三落、执掌中国、退休生活以及去世。傅教授对邓小平经历的熟悉程度真是令人吃惊。其中有几个片段令人难以忘怀:
 
第一,在邓小平留法期间拍摄的一张集体照中,他戴着帽子站在最后一排,脸上稚气未脱。而在第一排就坐的有聂荣臻、周恩来与李富春。其中坐在中间的周恩来可谓英气逼人、风流倜傥。傅教授打趣说,在当时法国的中国共产党小组中,邓小平是周恩来的Office Boy。后来在1930年代,邓小平又在周恩来领导的上海地下党中工作,两人有长期的上下级关系;
 
第二,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太行山,邓小平与卓琳喜结伉俪,卓琳是北大的高材生,家里是云南巨富。而在此之前,邓小平曾遭遇感情挫折。在长征前的瑞金时期,邓小平曾遭到批判,而他的第二任妻子居然离他而去,跟批判者走了;
 
第三,解放后中央军委拍摄的一张照片中,第一排除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与老帅们外,还有龙云与张治中。傅教授突然说,龙云的一个儿子在哈佛广场开了个中餐馆,就是著名的燕京餐厅,惹来大家会心一笑。我到哈佛快两个月了,在燕京吃午饭应该有20次了吧;
 
第四,80年代邓小平访问美国时,其开明、包容、喜欢尝试新鲜事物、尊重美国文化的特点征服了几乎所有美国人,里根总统对邓小平的评价是:“他看起来根本不像一个共产主义者”;
 
第五,十四大后邓小平彻底退休,享受与家人的天伦之乐,他含饴弄孙、和聂卫平打桥牌、在海里游泳、在院子里做广播体操,让人觉得他就是一个可爱的普通老人。
 
晚上,傅教授重点谈了邓小平治下的中国外交政策,包括1970年代中日、中美邦交正常化、中越战争、中苏恢复交往等。自然听者感受迥异,但对我而言,印象较深的几点是:
 
第一,邓小平由于有在法国留学五年的经历,他对西方社会的了解要比毛泽东更加深刻,因此也更加感觉到文革后中国与西方世界的差距(在谷牧代表团访欧之后尤甚),从而有很强的动力与西方国家恢复外交关系;
 
第二,无论是1970年代还是现在,中国与欧洲国家(尤其是法国)之间,要比与美国之间建立互信关系容易得多,这可能是因为自朝鲜战争以来,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几乎没有发生正面冲突;
 
第三,邓小平延续了毛泽东通过与西方建交来遏制苏联霸权的思路,邓小平之所以决定出兵越南,就是为了向苏联展示中国的决心,避免中国陷入苏联与越南的南北包围;
 
第四,邓小平是一个很高明的谈判家,但同时也很现实。傅教授谈到一件轶事,即70年代末美国政府派老布什赴北京与邓交涉,宣称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听到这一消息后,小平同志大发雷霆15分钟,情绪平静之后问老布什,现在我们能达成什么共识。老布什说,先进一步推进中美关系,之后再继续谈台湾军售问题,小平同志爽快地回答道,好。
 
演讲之后的回答环节也很精彩。
 
一位听众问,你讲了邓小平这么多优点和成绩,那么邓小平有没有犯下什么重大错误?你觉得他犯下的最大错误是什么?傅教授回答道,在他看来,邓小平决定在1988年开展“价格闯关”可能过于超前,因为当时国内物资本就匮乏,价格市场化导致通胀失控,使得工薪阶层受到损害,这是引发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
 
另一位听众问,你认为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民主与“以法治国”的?傅教授的回答是,在邓小平这样的中国政治家看来,民主与“依法治国”在不同的政治体制、环境与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他的大局观在于,最终的目的是增进人民群众的福利与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在这个终极目标之外,诸如民主、法制,意识形态甚至社会制度,都是具有弹性且不断演化的。用句大白话来概括,除了上述终极目标之外,神马都是浮云。
 
最后还有一位听众问,周恩来与邓小平无疑都是伟大的政治家,你认为两人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傅教授想了想,用一个比喻来回答,譬如两人都担任总理,在半夜遇见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周恩来可能会说,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们必须马上向主席汇报,而邓小平可能会说,这件事情的确很重要,我们先处理一下,明天再向主席汇报吧。他的意思是说,周恩来习惯了担任优秀的二把手,而邓小平则具备出任最高领导人的魄力。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22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