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五大增长极》书评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形成一批新增长极。城乡区域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教授为主导的研究团队,推出研究城市群与一体化发展的《五大增长极》一书,与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相吻合。本书自序也印证了作者撰写本书的要义,即除了消费内需、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外,区域一体化同样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
 
五大引擎
 
如果将新发展格局理解为一个系统,消费内需和产业升级等更多的是一种经济学的要素结果,而区域一体化则呈现的是一种机制体制的驱动力,“五大增长极”所代表的正是未来引领新发展格局的五大引擎。张明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进行了近三年的系列研究,最终形成了“五大增长极”的概念,分别就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雄安新区与京津冀、长江中部城市群、西部三角(重庆、成都、西安)等五大区域进行分类研究,并进行了系统总结。
 
本书在开篇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即区域经济一体化将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者提出的背景是,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增速已进入放缓阶段,这种放缓是短期周期性与中长期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如何实现新的增长是一个艰巨的课题。一方面,中国经济放缓的速度有加快趋势,经济总量与人均GDP处于不平衡的结构;另一方面,中国区域发展存在不平衡,导致全要素生产率还未完全释放。因此,如何通过发挥区域一体化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解决区域一体化可能带来的区域内经济增长不平衡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这也是很多研究所未能涉猎的部分,凸显了本书的独特研究价值。
 
《五大增长极》一书的启发性在于四点,这也是本书的四个最重要的结论。第一,区域一体化主要是市场、要素和制度方面的一体化,而非空间联系;第二,产业对区域一体化有重要意义;第三,区域一体化在某些地区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第四,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区域内经济增长不平衡。这四点为读者解释了区域一体化的作用、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而也成为本书提出具体对策参考的依据。本书聚焦五大层面的一体化,即基础设施一体化、市场和要素一体化、产业结构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区域政策一体化,分别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区域一体化所强调的几个关键词几乎囊括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新增长极
 
“五大增长极”的概念并非本书所独创,前期许多研究著述已有涉猎,但如何从共同性和差异性之间寻求相互借鉴是一个新的课题。本书对于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相关的顶层设计已有概述,各区域地方政府也陆续推进相关措施落地。如本书第二章对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就列举了纽约湾区、东京湾、旧金山湾区等国际经验作比较。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在于不同制度和不同经济模式的融合,与其他四大区域有本质区别,注定了其未来的发展更具有国际视野,难度也是最大的。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本书所强调的制度的一体化问题是其中最关键的部分,区域一体化本身就涉及到跨行政区域的政策协调,难度非常大,但这正是未来破解中国经济中长期稳定增长的“密码”。
 
不同区域的发展策略有所侧重,难点也不同。如大湾区就着重以金融、创新为两翼,注重内外联动,这与大湾区自身的基础密切相关,科技产业集群优势和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加上较强的金融创新活力和丰富的制造业优势,使得大湾区具备成为世界级湾区的巨大潜力。长三角则有所不同,相对均衡的结构和紧密的联系使得其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面更注重塑造新的经济业态,依托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家科技中心以及江苏、浙江等发达的民营企业,未来仍将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而以雄安新区为依托的京津冀一体化则具有特殊的功能,如承接非首都功能、以点带面促进京津冀协同、促进南北经济平衡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长江中部城市群和成渝+西安两大新的区域一体化也正在成为新的增长极,无论是地理位置、发展空间还是产业布局等都具备比较深厚的基础和比较优势。数据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面积达32.61万平方公里,人口近1.3亿人,2020年经济总量达9.39万亿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具有战略位置纵深,未来将强化区位人口优势,向多元化发展。而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加西安的西部三角发展潜力同样很大,装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汽车制造等领域具备明显优势,产业协同和产业集群优势也很明显,未来通过顶层设计规划和产业布局将形成分工明确、错位发展的模式。
 
本书对五大重点区域发展进行了基于数据概况和特征分析的全面解读,同时在发展方向、制度协同和产业协作方面提出了专业建议,为读者理解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角,尤其是对国际经验的案例比较,拓宽了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思考纬度。
 
注:作者为交通银行金融研究院的邓宇研究员,文章发表于《中国证券报》2021年6月19日。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22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