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本文为笔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关于年轻科研人员成长成才座谈会上的发言实录,笔者进行了修订与润色。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中配图为北京深秋的晚霞。
 
大家好!我参加这个会议,非常有收获。听了各位的发言,自己很受启发。看着在座的年轻科研人员,感觉自己像回到了十多年前。屈指算来,距离自己进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博,已经有十七年了。距离自己加入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也已经有十四年了。正如我今天中午在食堂与晓晶所长所讨论的,感觉现在年轻科研人员的压力与内卷程度,要显著超过当年我们进社科院工作之时。因此,今天这种所里老中青研究人员坐在一起交流心得的机会,非常难得,也非常重要。
 
我特别喜欢古龙的一本小说,《七种武器》。照猫画虎,我结合自己在社科院的成长经验,给在座的年轻科研人员提出七条建议,也可算助力诸位成长的“七种武器”吧。必须指出的是,以下仅仅是我个人的不成熟看法,未必有参考价值,仅供大家参考。。
 
长生剑:结合社科院的特点和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资源禀赋,找准自己的研究定位。
 
如果研究是一道光谱的话,那么一端是学术研究,另一端是政策研究。由于金融所比较特殊,可以把研究看为一个三角形,三个顶点分别是学术研究、政策研究与市场研究。每一位年轻研究人员,都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资源禀赋,为自己在这个三角形里寻找一个点,作为自己的研究定位。当然,选择未必是“角点解”,完全可以是“中间解”。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研究定位还可以在这个三角形内进行调整。
 
不过,在进入社科院工作的前十年,我建议大家还是把研究中心放在学术研究上。这是因为,学术研究的底蕴最终决定了你从事政策研究与市场研究的竞争力,而学术研究的基础必须要在青年时代打好。
 
在我看来,一个学者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要建立自己独特的学术标识,要和其他学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这种学术标识与自己的研究定位关系密切。
 
此外,我们还要经常做这样一个思想试验,也即如果哪一天我不在社科院工作了,我到其他地方还有没有竞争力,去高校、去金融机构、去其他智库能否胜任新的工作。这个思想试验会使得我们不那么固步自封,而且敦促我们不断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孔雀翎:从中长期来看,不妨选择两个研究领域,交互进行研究。
 
当我还在世经政所工作时,所长张宇燕老师就鼓励研究人员选择两个研究领域,一个是具体的学科(例如国际金融),一个是重点研究的国家(例如美国)。这是他对从事国际研究的年轻人的期望。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选择一个宏观研究领域,再加上一个感兴趣的微观研究领域。为什么呢?一个重要原因,是现在纯粹的宏观研究发顶刊比较困难,因为缺乏微观数据库的支撑,宏观方面实证研究的稳健性也常为人诟病。因此,让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可以同时满足兴趣与发表两个目标。
 
此外,当研究一个领域比较疲惫的时候,切换到另一个研究领域,也可以算一种休息。
 
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博士生导师余永定老师曾经告诉我,当国内外经济金融发生重大结构性变化时,不妨投入更多的精力到政策研究中,因为这是难得一见的时间窗口。而当经济金融环境趋于平静之时,就应该投入更多精力到学术研究中。
 
碧玉刀:一定要不断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包括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
 
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都是通过说一段话来完成临门一脚的,例如评职称、评奖、申请项目、获得资助,甚至包括相亲等。张宇燕老师有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把一件事情讲清楚,那肯定是你没有把这件事情想清楚。有好的研究固然重要,但能够用清楚、浅显、富有逻辑的语言把它讲述出来,可以说同等重要。
 
此外,大家还要充分利用中国社科院这样一个全球知名智库的优势,多参加国际交流,并利用这样的机会练好英语。
 
多情环:充分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虽然个人独立进行研究非常重要,但现实情况是,成果较多的研究者,通常拥有一个或多个研究团队。在经济学越来越细分的环境下,要把理论、实证、政策涵义都做好,合作研究可能是成本更低收益更高的一种方式。参与集体研究除了能够提高研究的数量与质量外,还可以增加研究领域与研究成果的多样性。此外,团队成员之间还可以彼此提供智力与情感支持。
 
拳头:注重构建自己的学术网络。
 
年轻研究人员从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起,就要非常注重构建自己的学术网络。这个网络的重要节点包括但不限于学会、政府部门、高校、金融机构、智库、媒体等。学术网络其实就是一个圈子,如果没有积极融入这个圈子,研究人员会发现自己寸步难行、投入产出比率很低。而要构建这样的学术网络,就必须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做事不要斤斤计较,要富有公益精神,积极提供公共产品。
 
离别钩:学会通过各种方式推广自己的研究成果。
 
在很多时候,你取得了自己觉得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但如果发表之后什么事情都不做的话,除了极少数同专业学者会通过知网去搜索外,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社会影响力。因此,你要学会利用各种渠道去推广自己的研究,包括在研讨会上宣讲、在会议上介绍、接受媒体采访等。当然,我们金融所的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也是大家推广自己研究成果的一个重要平台,希望大家能好好利用。在自己学术论文成果的基础上撰写内部报告或财经评论,这也是推广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方式。
 
霸王枪:学会持续管理自己的身体与情绪。
 
学术研究是一场马拉松。正如获得诺贝尔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你必须活得足够长一样,要成为一名富有影响力的学者,同样需要你能够长期持续地稳定产出。其实,研究是一种容易让人陷入亚健康状态的工作。一方面,长期久坐于书斋之中,全身都可能出毛病;另一方面,科研工作的确容易让人焦虑、持续感受压力,甚至累积负面情绪。因此,我们要养成定期运动的习惯,运动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强健身体,还是一种高效的减压方式。大家长期在斗室里待久了,不妨出去走走看看,参加一下调研活动,放松一下身心。此外,如果有了负面情绪,一定不能淤积在心里,一定要释放出来。找三两知己喝点小酒、八卦一下,绝对有助于身心健康。
 
最后,我想用一个比喻结束我的发言。硅谷来信的作者吴军把人生比作马拉松。在比赛的初期,所有人都在跑,很多人跑在你前面。这个时候你比较着急,但理性的做法是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跑。在比赛的中场,很多人就开始减慢速度甚至放弃了(就好比评上正教授或者获得终身教职之后就放弃做研究了),但你依然应该按照自己的节奏前行。到了比赛的后半段,人越来越少。大家彼此凝视的目光已经变得越来越温柔,因为大家的关系已经越来越少彼此竞争,越来越多意气相投了。学术研究的本质是一场马拉松,跑得快没有跑得远重要。我希望大家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过度重视一时之得失、不要一开始就百米冲刺,而是按照自己舒服的节奏、可持续的跑满全程。而决定了我们能否跑满全程的关键,其实是你是将学术研究仅仅作为一项安心立命的工作呢,还是作为你终身为之欣喜的爱好。
 
希望各位年轻同事在社科院过得充实而愉快,谢谢各位。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5篇文章 6天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