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很多年前就曾读过这本书,但当年读书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近期,中信出版集团把这本书的新版寄给我后,我仔细读了一遍,感觉受益良多。本文是我以摘录方式制作的读书笔记。如果想更快了解这本书的精华,可以只看我用黄色阴影标注的十条。当然,无论怎么看他人的书评或者读书笔记,都比不上读原著。

 

《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贾雷德·戴蒙德著,中信出版集团,2022年1月版。

 

1、亚力(一位新几内亚的土著领袖)的问题:“为什么是白人制造出这么多货物,再运来这里?为什么我们黑人没搞出过什么名堂?”本书的回答(一句话概括):“各族群的历史循着不同的轨迹开展,那是环境而非生物差异造成的”。

 

2、历史绝对不像某个怀疑者说的那样,是“没完没了的事实”。历史的确有普遍的模式,解释那些模式,不仅能生产慧见,也是个令人着迷的事业。

 

3、作物和牲畜为人类带来了更多的食物,人口密度因而大为增加。食物盈余,加上可运送食物盈余的驮畜的出现,发展出定居、集权、社会分层、经济复杂、技术创新的社会的条件就具备了。作物和牲畜的有无,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何帝国、文字、钢铁武器最早在欧亚大陆出现,而在其他地方较晚甚至没有出现。再加上马匹和骆驼在军事上的作用,以及源自动物的病菌的杀伤力,食物生产和征服之间的主要链条就完整了。

 

4、为什么狩猎—采集模式会切换到食物生产模式?第一,可获得的野生食物越来越少;第二,随着可驯化的野生植物变多,驯化植物的回报越来越多;第三,生产食物的技术(例如采收、处理和储藏)不断改进;第四,人口密度上升与食物生产兴起的双向关联。

 

5、在大多数适于从事农牧业的地区,狩猎—采集者的命运只有两种:要么被邻近的食物生产者取代,要么改行农牧。只有当地理或生态屏障将食物生产者拦在外面,或使得适用于当地的食物生产技术难以传入的时候,狩猎—采集者才有可能一直到近现代都在适于农牧的土地上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

 

6、有些动物被驯化之所以失败,至少源自以下六方面原因:一是饮食习性方面,食物链之间的生物量转化效率很低;二是生长速度太慢;三是人工环境中繁殖困难;四是性情凶残;五是性情容易恐慌;六是社群结构方面喜欢独居、有领地意识。

 

7、欧亚大陆是东西轴线,美洲与非洲是南北轴线。大陆轴线的走向关乎作物和牲畜传播的速度,也间接影响到文字、轮子等发明的传播。

 

8、为什么新月地带作物的传播如此神速?部分原因就在于欧亚大陆的东西向大陆轴线。位于同一纬度的东西两地,每一天的长度和季节变化相同,也有着类似的疾病,温度和降雨也差不多,生境和生物群落区也大同小异。

 

9、欧亚大陆东西传播之易与非洲南北传播之难形成鲜明的对比。

 

10、成为流行病的传染性疾病有几个特征:第一,传播速度惊人,在短时间内就能攻占整个社群;第二,以“急症”的面貌出现,很快就可置人于死地,但若大难不死,则没多久就能康复;第三,痊愈的幸运者能够产生抗体,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复发,也需终其一生不会再受到感染;第四,这些疾病往往只在人类社群中发展,致病的微生物无法在土壤或其他动物身上存活。

 

11、采用定居邢台的农民生活圈不出自己的污水排放区,等于为微生物提供了一条侵入人体和水源的快捷途径。

 

12、发明的传播方式有很多。一个极端是“蓝本复制”,将蓝本照单全收或略加修改后拿来运用;另一个极端是“理念传播”,学到基本概念后自己再来研发细节。

 

13、所有可能独立发明文字系统和早期采借这些文字的地区的共同特点是:社会阶层分明,有复杂的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这和食物生产必然有关。食物生产,以及采用食物生产后几千年社会的演变,对文字系统的演化至关重要,也对导致人类流行病的微生物的演化至关重要。

 

14、第一,技术的发展是累积式的,而不是英雄凭空创造的;第二,技术发明了后,才产生用途的问题,而不是先有需求,再有发明。

 

15、影响社会对新技术接受程度的,至少有四个因素:一是新技术与既有技术相比,前者有着更高的经济利益;第二,新技术具有社会价值和声望;第三,新技术与既得利益的兼容程度较高;第四,新技术的优势容易让人看到。

 

16、日本人放弃火枪,中国人放弃远洋航行船只(还有机械钟和水力纺织机),都是著名的技术逆转事例,在与外界隔绝或半隔绝的社会中最容易发生。

 

17、如果统治者既想要锦衣玉食,又希望得到普通百姓的支持,他们该怎么做呢?第一,解除平民的武装,武装掌权者;第二,多分点贡品给平民,皆大欢喜;第三,使用垄断的武力来保障人民的幸福,包括维持公共秩序并制止暴力;第四,利用意识形态或宗教给人民洗脑,让他们服从自己的统治。

 

18、除了为统治者张目,宗教对中央集权的社会还有两点好处。第一,共同的宗教或意识形态有助于化解陌生人之间的纷争;第二,宗教赋予民众牺牲奉献的动机。

 

19、食物生产至少从三方面塑造了复杂社会的特征:第一,食物生产可以季节性地为复杂社会提供劳力;第二,食物生产带来的盈余食物使经济专业化和社会分层成为可能;第三,食物生产使人们可以过上定居的生活。

 

20、为什么现存大型社会都有复杂的集权组织呢?第一,要解决陌生人间的冲突问题;第二,人口规模越大,众人共同决策的难度越高;第三,方便社会成员之间互通有无;第四,人口稠密的地区由于空间限制,必须有复杂的大型社会。换言之,从冲突解决、决策、经济和空间等方面来考虑,大型社会的权力必须集中。

 

21、食物生产及社会间的竞争与兼并,都是终极因,而征服的各种近因(病菌、文字、技术、集权政治组织)都是从终极因发展出来的,其间的因果链条在细节上各不相同,但是全部涉及密集的人口与定居的生活形态。

 

22、美洲和欧洲在食物生产方面最明显的不同,在于前者缺乏大型家养哺乳动物。

 

23、食物生产方面的差异,是欧亚大陆和美洲土著社会发展迥异的主要终极因。所有使欧洲人得以征服美洲的近因,都可溯源自这个终极因。那些近因中,最重要的有病菌、技术、政治组织以及文字。

 

24两大洲在病菌方面的差异,源自家畜的差异。在人口密集的社会传播的病菌,大多数是由家畜病菌演化而来的。

 

25、为什么所有重要的历史里程碑在美洲都树立得比较晚呢?我想到了四组理由:起步迟;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有限;传播屏障;美洲人口稠密的地区或较小,或孤立,彼此并无紧密互动。与欧亚大陆宽阔的东西向主轴相比,美洲的南北交流还受制于中美洲狭长的地形,特别是巴拿马地峡。

 

26、我们已经找出了三组终极因,可以说明欧洲人侵入美洲时为什么占尽了优势。第一,人类早就在欧亚大陆上生活;第二,欧亚大陆的食物生产效率高,原因在于可驯化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特别是动物资源比较丰富;第三,欧亚大陆内部的地理、生态屏障没有那么难以逾越,不至于妨碍大陆内部的交流。

 

27、与欧亚大陆比较起来,食物生产业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缺乏所必需的生物资源,可供驯化的土产物种太少,供土产农牧业发展的土地面积太小,非洲的南北向大陆轴线更不利于驯化物种的散播。

 

28、各大洲上的族群,有着截然不同的大历史,原因不在人,而在环境。以下四方面因素可能是最重要的:第一是环境差异,各大洲上可供驯化的动植物资源不同;第二是影响传播与迁徙速度的条件,各大洲内部在这方面有很大差异;第三是影响各大洲之间传播的地理条件不同;第四是各大洲在面积或人口总数方面的差异。上述差异是可以客观测量的,不受主观的影响。

 

29、位于肥沃新月地带与地中海东部的社会,运气实在不好,因为那里的生态系非常脆弱。他们摧毁了自己的资源基础,无异于生态自杀。那里的社会相继衰落后,权力便西移了。欧洲北部和西部的社会没有遭遇同样的命运,并不是因为居民比较聪明,而是因为他们运气好,居住环境的降雨量大,植被生长快,经得起人类的折腾。

 

30、中国的地理条件最后让古代中国付出了代价——只要统治者一个决定,就能阻滞创新,这样的事情史不绝书。

 

31地理便利对技术的演进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长期而言,地理便利程度中等的地区,可能技术发展的速度最快,这一速度是地理便利程度高或低的地区都比不上的。过去1000年,技术在中国、欧洲以及南亚次大陆的发展轨迹,分别代表地理便利程度的高、中、低。

 

32俾斯麦:“政治家的任务,就是倾听上帝在历史上的足音,并在他经过的时候努力抓住他的衣角,与他同行。”

 

33、研究人类历史的学者,怎样才能从其他历史科学的研究经验中获益呢?有一套方略很管用,就是比较法与所谓的自然实验。

 

34、经济学家喜欢用制度来解释国家间的经济绩效,这一看法有些偏颇:第一,除了良好制度,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国家财富,尤其是地理因素。温带国家表现普遍好于热带国家。热带地区有两大特征不利于经济发展,一是疾病更多,二是土地贫瘠;第二,这种观点没有指出造成良好制度的渊源是什么。我们必须弄清楚良好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复杂制度的发展从根本上有赖于人口稠密的定居社会,其农业使得食物盈余成为可能。换言之,复杂制度最重要的终极因是农业,其次则是人口稠密的定居社会和农业带来的食物盈余。

 

35、以英国为例。所有这些有利的地理及历史终极因构成了英国财富增长的背景,光荣革命只不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靠后阶段和近因。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4篇文章 11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