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文中配图摄于涪江三江码头。
 

主持 | 钟伟 《中国外汇》副主编

嘉宾 | 张明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徐高  中银国际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来源 | 《中国外汇》2022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的转型,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更注重个人财富管理。除了辛勤劳作积攒,积极稳妥的投资理财也不可或缺。金融机构提出,我国家庭资产配置应从注重实物资产向注重金融资产转型,从注重本地资产向注重全球均衡配置转型。长期以来,我国房产受到青睐;2018年下半年以来,股市也有所表现,使得不少家庭从中受益。进入2022年,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国内外局势之变,重新斟酌稳妥投资之道。财富管理似乎也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地探寻。

 

钟伟:人们习惯于将大类资产分为货币、权益、固收、保险、不动产、贵金属、大宗商品和另类资产等,并认为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比择时交易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同时,投资也往往可被分为避险、稳妥或积极,主动或被动投资等类型。在过去数年,美股和A股的走势都不错,普通民众也从投资公募基金等分得一杯羹。随着经济基本面的变化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权益类市场出现明显调整。在两位看来,接下来对权益类投资,是进是退?

张明:在过去20年内,房地产投资是普通民众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投资手段。然而遗憾的是,房地产行业的黄金时期(也即2003年至2017年这15年)已经过去了,而且不会再复返。从发达经济体的经验来看,权益投资必将成为未来中国普通民众最重要的投资领域之一。不过,权益投资对专业性的要求要远高于房地产投资。普通民众对股票市场所知不多,容易跟潮流、炒热点。对他们而言,在合适的时间,挑选专业的投资者或者适合的股票进行投资,才能保证较高的收益率。所谓合适的时间,通常是指股票市场尚未高涨、估值水平处于较低点时。合适的股票,是指大家容易理解的、处于行业龙头的、基本面稳健的蓝筹。从这一角度出发,目前这个时点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窗口,随着下半年宏观政策发力,预计股市会有不错的表现。

徐高:拉长时间来看,权益资产的收益率明显高于固收资产。因此,追求财富稳健增长的投资者需要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包含一定数量的权益资产。但权益资产的表现与经济周期相关性很强,对经济走向的较高把握有助于提升权益投资的回报率。目前中国经济在内部正面临着疫情的冲击,在外部则有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带来的压力。这使得2022年初以来的国内权益资产表现偏弱。但考虑到稳增长政策的不断加码,国内经济有望在疫情冲击过去后明显反弹。这将给权益资产带来明显支撑。因此,当前国内权益市场应该处在底部位置,投资者可以更加乐观一些。

 

钟伟:不少稳妥型的投资者愿意投资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货币基金、国债、定期储蓄、固收FOF等都受到欢迎。同时,信托也颇受青睐。今年以来,随着央行降准降息举措不断,国内利率债的表现明显好于海外。国人一方面觉得货币基金、债券基金的收益率不高,另一方面也有对信托收益不兜底的担心。对于许多偏向保守、保本为上兼顾收益,当然收益也是多多益善的普通民众而言,如何是好?

张明:对普通民众而言,在当前投资货币市场基金、国债、利率债基金都是回报率稳定且风险相对较低的选择,不过上述产品的收益率的确不高。然而,如果把货币市场基金、利率债基金与权益类产品投资三者组合起来,就能收到兼顾流动性、安全性与回报率的效果。在这方面,我想提醒普通民众的是,近期中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较大、国内市场主体困难很多、部分行业处于深度调整过程中,因此,信用债市场违约风险很高,很多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以及信用债基金的底层资产,恰恰是上述违约风险较高的信用债。这方面的投资风险不容低估。

徐高:目前国内固收类产品愈加丰富,给稳健型的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在固收类产品中,也有从低收益、低风险到较高收益、较高风险的资产可供投资者选择。货币基金相当安全,风险偏好较低,可满足对流动性要求较高的投资者。债券基金是比货币基金收益更高、风险也更高,同时流动性也更低的固收产品。如果投资者还需要更高回报率,则可以考虑“固收+”类的基金。这类基金会通过投资权益等高风险资产来增强收益率。对于这些资产,投资者可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加以选择。对那些“固收+”基金,更要搞清楚加的是什么,这样方能避免所买基金与自己偏好不匹配的问题。

 

钟伟:我国保险的深度广度都还不足,政府也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和国人共同关注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发展。两位觉得年轻人或中产阶级有没有配置保险产品的必要性?怎样量入为出、立足长远的产品选择,能既兼顾抵御长期风险又兼顾适当的理财回报?

张明:对中产阶层的年轻人来讲,及时配置一些保险产品还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对重疾保险而言,越早购入,综合成本越低。不过,总体而言,如果仅仅把保险产品看成一种投资工具的话,这种工具的投资回报率和金融市场其他产品相比较,是相对较低的。因此,不建议把过高比例的家庭资产配置在保险产品上。对年轻家庭而言,投入适当比例资金购入寿险、重疾险,甚至一点养老险,都是合理的选择,主要目的是为了对冲未来家庭遭遇变故而收入显著下滑、支出明显上升的风险。但对于家庭财富保值增值而言,仍需要投资于更多的权益性资产(例如公募基金与股票等);对维持家庭资产流动性而言,仍需配置部分货币市场基金与利率债基金。

徐高:年轻人很有必要将一定的资金配置在保险产品上。但在购买保险产品时,一定要清楚自己首先购买的是一份保险,而不是一个单纯的投资品。因为对一个保险产品来说,其保险功能的实现一定是以牺牲收益率为代价的。换言之,同等情况下,保险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会低于不含保险功能的金融产品。因此,投资保险产品,首先看保险功能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然后再看其投资收益情况。如果只是单纯追求尽可能高的收益率,应该选在保险产品之外的其他金融资产。

 

钟伟:我国金融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止,在央行、外汇局和各部委的努力下,我国境内机构和个人,通过投资丰富的创新金融产品,可以较为方便地配置海外资产,也可配置商品类、贵金属类的指数产品。当下海外经济的滞胀预期和美联储的紧缩举措,可能会给国人金融资产的全球配置带来怎样的影响?

张明:对一个普通家庭而言,把适当比例资产配置到海外,的确可以起到分散风险甚至提高收益的作用。从当前来看,随着美国长期利率的上升,美股与美债调整压力较大,因此即使配置美元资产的话,应更多地保持流动性,等待资产价格下跌后形成投资机会。俄乌冲突之后,美国冻结了俄罗斯的部分黄金储备与外汇储备,这严重损害了美国国债作为全球安全资产的信誉,未来可能导致新兴市场国家多元化其外汇储备,增持大宗商品与黄金。从这一角度来讲,尽管黄金价格近期波动性较大,但中期内黄金具有较大配置价值,可以考虑用定投方式增持。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太大,普通民众通常难以把握其价格走势,也很难对冲相关风险。

徐高:对我国普通老百姓而言,跨境资本流动的管制政策仍然是全球资产配置的明显约束。这意味着海外资产配置仍然只能在个人资产配置中占据比较小的份额。因为份额较小,绝对数量不大,所以个人在做金融资产的全球配置时,投向应该还是以欧美国家的主流市场为主。今年美联储正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这将给美股和美债的价格带来压力,全球其他市场可能也会受到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外投资可以适当审慎一些,更多投资于比较安全的资产。

 

钟伟:普通民众财富管理殊为不易,总想寻求一个稳妥进取之道——避陷阱走坦途,让生活更宽裕、财富更有安全保障。但中美经贸摩擦以来,尤其是近期内外部事件高频冲击的背景下,两位对国人投资理财有怎样的小小忠告或者建议?

张明:我对普通投资者有如下几点建议:第一,股权投资方面,逢低购入优质股票与基金长期持有,不要过分追逐市场热点。第二,债券投资方面,要警惕未来的信用债违约风险。第三,房地产投资方面,要警惕三四线城市房价下行压力、流动性快速下降的风险。如果仍要购房,那么请关注以下四句话准则,即大中城市、核心地段、大开发商、中小户型。这四句都与房地产投资的流动性有关。第四,适当定投一点外币资产与黄金。第五,对任何收益率很高、自己又不透彻理解的金融产品心怀警惕,贪婪的投机心态往往是被割韭菜的前提。

徐高:目前全球疫情、贸易摩擦、区域性战争等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给全球经济和市场带来了很高的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国人理财投资宜降低预期回报率。如果试图在投资中博取较高的收益率,往往会面临较大的风险。此时在投资理财中需要以固收等低风险资产打好底仓,再加上一定量的权益类资产来提升收益率。权益类投资也需要着眼长远,降低对短期收益率的预期。这样方能拿的住,并最终收获权益资产带来的长期收益。

 

钟伟:谢谢两位长期在投资一线做专业研究的专家。总结起来,对普通大众而言,“固收+”的品种可以增配一些,保险类重在保险功能,权益类适合长期耐心持有,货币类是为了满足流动性需求,富裕家庭可以考虑一些黄金或海外资产配置。而房地产则需优中选优、穿越周期才行。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6天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