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本文为北师大120周年校庆职业发展系列访谈之一。撰稿人为姜浩、杨玉婷、李泽根,这三位都是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的本科生。本文为“北师大经管校友会”微信号首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行远自迩 求知不怠

 

张明学长1995年起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系,本科专业为国际经济,后保研本校,在何璋老师门下继续学习国际金融。谈起自己在师大的求学经历,张明学长感慨万千。

 

他提到,“我在北师大度过了七年的宝贵时光。如果让我形容北师大,我会用三个词,第一个词是底蕴深厚。因为北师大是百年名校,文化底蕴深厚,迄今为止出过很多大师。我在师大就读的时候对几位大师的事迹耳熟能详,比如启功先生、钟敬文先生、陶大镛先生、白寿彝先生,他们的风范时刻激励着我。第二个词是朴实沉稳。师大的风气非常朴实,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求学和做人两个方面激励着师生。最后一个词是飞扬灵动。当时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丰富多彩的,有各类文体活动,比如一二·九合唱、辩论赛等等。我当时是篮球队的一员,那个时候的我们都活力四射,彰显着自己的性格,可以说是青春飞扬。”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北师大求学的七年时间,张明学长对所有老师心怀感恩。谈及记忆尤深的两位老师,他更是热情与我们分享。

 

“首先是我的硕士导师何璋老师。因为当时我们的师资还比较紧张,所以何老师给我们教了四门课。那个时候何老师还比较年轻,正在推行教学改革。何老师会让学生预习之后上台试讲,这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在中国社科院从事金融研究,可以说是何老师把我引入了国际金融研究的大门,让我对国际金融充满热爱。而且在我读硕士的三年期间,何老师给了我很多照顾,我跟何老师也一直保持着联系。

 

第二位是钟伟老师。钟伟老师既是我的北师大师兄,也是我的老师。钟老师教会了我,如果要从事经济学研究,需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把自己的长板做得更长。同时,在我读硕士的时候,他向我再三强调了清晰表达的重要性。这既包括口头的演讲能力,也包括书面的写作能力。决定一个学者是否受大众的欢迎,最关键的是表达能力。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无论是经济学的研究风格,还是演讲的风格,钟伟老师对我的影响都非常大。”

 

守正出新,力学笃行

 

张明学长曾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现任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谈及自己的职业方向,张明老师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经历:“在我硕士快毕业的时候,我很想进入业界,对搞研究不是很感兴趣。当时我拿到了很多offer。最终选择毕马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时四大的工资水平在行业内还是很有竞争力,二是我在面试的时候碰到了当时中国区的主管合伙人,他讲话很有煽动性,听得我热血沸腾,然后就进了毕马威,当然在毕马威的时间不长。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我觉得审计工作按部就班,比较枯燥。我认为,把工作技能大致学会之后就可以换到其他工作去了。”

 

“我后来就复习考博,在博士二年级的时候,被我导师派到日本去学资产证券化。因为当时我还是想搞实务的,所以在一家日本的投资银行工作了两年时间。后一年半我在北京做私募,可以说是国内最早的一批私募股权基金经理。等到2007年博士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做研究,一直干到现在。”
 

在从事金融研究的过程中,张明学长的成就感来源于提出自己独立的想法和建议,“我在中国社科院工作,中国社科院是中国的顶级智库。我们的研究强调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相结合,我们会研究当前中国的重大经济金融问题,并预警未来可能发生的风险,同时提出政策建议,所以在这里经常有很多政策讨论。对我个人来讲,有成就感的大概是这样一种情景:当大部分人对一个问题持有同一种看法,而我提出了不一样的看法。在那个时候我就感觉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啊!但是如果后来事情的发展验证了我的看法,这会给我带来很强的满足感。”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谈及对师弟师妹们的建议,张明学长从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职业规划和选择等方面进行了讲解。励教兴邦,初心不渝,循循善诱中体现着他对当代青年的期望和对教育事业的赤诚。
 

“我对师弟师妹们的建议是这样的:不要拘泥于短期目标,而应该有一些长远的目标。再把长远的目标分解到短期实现,争取每天都有进步。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长期迂回来做的。在未来,我觉得有四个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第一个能力是快速学习的能力。科技和社会都在飞速变化,我们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有时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但是,培养自己在短期内从错综复杂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勾勒出一个新的学科,或者一个问题的脉络的能力,我觉得这种快速的学习能力在未来会至关重要。


 

第二个能力是清晰表达的能力。无论谈吐还是写作都需要逻辑清晰,让大家觉得言之有物,没有废话。其实我们在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关口都是靠一段话解决问题的,比如说面试、答辩,甚至相亲。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的张宇燕老师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不能把一个问题写清楚,那一定是你没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他这句话长期以来对我的启发非常大。

 

第三个能力是构建人际关系网络的能力。现在年轻人很讲个性,但是我们会发现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网络对我们很重要。这个网络并不要人很多,但是要相互信任。构建一个好的人际关系网,首先要主动出击,不要被动等别人来找你;另外就是要坦诚待人。如果你用这个策略去交朋友的话,长期肯定会交到相互信任、共同成长的朋友。
 

第四个能力是减压的能力。现在社会压力非常大,出精神状况的人也很多。在这个时候,我们至少要找到一种有效的减压方式,把你的压力、负面情绪给疏解出去。对我来讲,运动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减压方式,找朋友倾诉也是一个好的方式。”

 

对于不同年龄的同学,张明学长给出了不同的职业规划建议:“我觉得对于低年级的同学,不要有过早地直接规划。因为有很多东西还没有想明白,所以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更重要的是怎么把目前的知识学好。学好不只是考高分,而是要善于用自己的思维总结精华,为己所用。同时,利用这个时间多阅读多思考,多交朋友多运动,夯实各方面能力,做在大学该做的事儿,包括谈恋爱。

 

高年级的同学的确要开始做职业规划了。首先要想明白自己是读研究生还是直接工作。现在坦率来讲,有些行业是研究生起步了。如果工作的话,多去了解一下自己想要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在这一方面,我建议大家多找有经验的师兄师姐、校友进行了解。因为社会上的工作具体面临的境况与我们想象中的不太一样。

 

举个例子,其实现在经济和金融专业的学生已经严重过剩。社会可以提供的金融行业的职位,远低于实际的毕业生人数,存在比较严重的错配。当然对我们来讲,我们已经选了这个专业,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提高我们的竞争力。

 

我们也不一定要去找很热门的工作,因为当你去的时候可能已经没那么热门了,或者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了。而是要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资源禀赋,去找那种成长潜力比较强的工作。

 

另外一点,大家找工作经常有这样的疑问:是去一个大的稳定的公司做一个螺丝钉,还是去一个小的快速成长的公司。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觉得对于年轻人不要一开始就想着一定要去体制内做一个很稳定的工作,这个时候我觉得尝试去一些快速增长的行业以及中小公司,做一些挑战性很强的工作,对我们长期的职业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行稳致远,再铸华章

 

提及对学院就业工作方面的建议,张明学长谈到:“我觉得学院的就业工作还没有非常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因为校友的感情还是非常纯粹的,是愿意帮忙的。但是我之前不论是在智库,还是在金融机构,其实并没有收到太多来自学校的请求或者推荐。
 

在这一方面我建议就业办公室应该更好地挖掘校友资源:多组织校友联谊活动,经常邀请校友回学校来看一下,让校友和在校的师弟师妹之间能够有更多的交流和互动。这样就能衍生出很多的机会。”

 

张明学长对北师大有着非常浓厚的感情。谈到母校,张明学长动情地说道:“我在北师大待了七年,七年师大情,一生师大人!这点我感怀很深。我一直关心母校发展,我也希望为母校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母校已经有120周年的历史了,衷心地祝愿母校未来欣欣向荣,繁荣昌盛!”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4篇文章 11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