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本文是东方出版社编辑于旻欣为笔者团队新著《中国攀升:长期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撰写的新闻稿,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很多人将这种高速增长归结于中国深度融入全球化的必然结果。直到这两年,国际局势风云突变,中美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俄乌冲突等“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接踵而至,人们对于由西方国家所主导的全球化才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今年7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张明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出版了最新研究成果《中国攀升:长期经济增长的世界意义》一书,试图帮助大家在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中,重新认识新兴市场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如何才能实现自身的长期经济增长。

 

非经济学专业的读者可能大多都不了解,在西方发达国家是没有“世界经济”这样一门学科的。对越来越多加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在如何全面透彻地认知当前世界经济体系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因此,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一方面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去探索、挖掘和总结这一体系运转的内在规律;另一方面,也要特别注重向其他新兴经济体吸取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资源禀赋与发展特色的崛起之路。

 

在张明研究员团队看来,世界经济一直处于“中心-外围”的架构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着全球贸易、金融和投资体系的中心位置,地位难以撼动;而新兴市场国家则处于上述体系的外围,不但自身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与弱势地位,还可能承担由中心国家转嫁过来的危机成本。因此,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想要实现突围是非常困难的。
 

张明研究员团队将《中国攀升》这本书从结构上分为上下两篇。
 

在本书上篇中,作者选择世界经济领域中的六个核心问题展开详细分析:“中心—外围构架”、“中等收入陷阱”、“系统性金融危机”、“跨国公司的监管与治理”、“收入分配失衡”以及“全球化的逆风与重构”。通过上述六个问题,作者事实上梳理出了一个清晰的思维框架。如果新兴市场国家可以妥善应对这些问题,就能大致找到适合自身条件的崛起之路。

 

在本书下篇中,作者选择了四个维度来研究中国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成功经验以及当前所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四个维度分别是:中长期持续增长的经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外开放进程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张明研究员在书中坦言:由于长期在中国社科院这样的国家级智库工作,所从事的又主要是世界经济领域的研究,深知新兴市场国家的突围之路荆棘丛生。因此他的各类著作与论文,大多是对如何实现可持续增长、如何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应对美国发动的战略性遏制和打压、如何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金融新秩序等提出自己基于学术研究的政策建议。本书也体现了张明研究员团队在这方面的持续努力。

 

中国在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也为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范例和模板。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22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