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注:本文内容仅为笔者对《光变》一书原文的摘录,并不代表笔者必然认同书中观点。然而,阅读本书的过程,让笔者心潮澎湃,值得向朋友们推荐。文中配图摄于绵阳仙海区。

路风:《光变:一个企业及其工业史》,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版。
 

1、以固定资产投资额为衡量标准,京东方从2008年开始的扩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由单个工业企业发动的最大规模的工业扩张。京东方成为自1950年代半导体革命以来,在电子核心元器件工业中能够影响全球市场格局的第一个中国企业。

2、京东方的前身是始建于1953年的北京电子管厂(即原电子工业部所属的774厂),她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我们发现,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前30年所奠定的工业基础遭到有意忽略,但它仍然在塑造着中国今天的经济发展。

3、京东方的领导者在同时期里具有始终未变的两个信条:第一,坚持把高技术工业作为主业,而且一定要掌握技术;第二,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市场竞争中寻求企业的未来。

4、在计划体制比较谦虚的阶段,企业的首创精神因为可以帮助计划体制的形成而被允许或鼓励,但当计划体制一旦建立起来并进入傲慢阶段后,它就成为窒息企业创造性的绞索。

5、军事订单的突然中断和大规模引入外国技术的狂潮,几乎在一夜之间就窒息了中国电子元器件工业可以继续演进的市场空间。

6、中国工业在1990年代经历了一个技术降级或去计划化的过程。北京东方电子集团也没有能够逃脱与大多数国有企业相同的这种命运。出现技术降级的重要原因是中国在1980年代弱化了国防工业的发展并转向依靠大规模技术引进来发展民用工业,致使本来可以保持的技术发展过程被中断了。

7、在京东方历史上,甚至可以说自北京电子管厂建厂以来的企业全部历史中,最重要的决策是在21世纪初决定进入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工业。

8、中国曾经花了几乎20年的时间使彩电工业价值链的95%在本土生成,但由于CRT被平板显示器所替代并不得不依靠外国厂商来获得液晶平板显示器,中国彩电工业价值链的80%又再度转移至国外。

9、成功的后进入者都是在液晶周期的衰退阶段进入的。这样的战略只对新进入者有用,因为衰退给他们带来了增加投资的机会窗口,但是在位者不能这样做。

10、韩国企业的进入和凶猛扩张改变了TFT-LCD工业的游戏规则,它们不顾短期盈利状况而采取进取性投资战略,而支撑这种行为的是对市场前景的远见和信念。事后来看,率先建设5代线正是韩国超过日本的分水岭。

11、业内把6代及以上世代的生产线称为高世代线,高或低的标准其实就是能不能经济合理地切割市场偏好尺寸的电视屏。

12、为什么日本企业如此迷恋独门绝技?唯一可能的答案是它们必须保持自己的电视机从CRT时代集成下来的高价格,因为它们已经在CRT时代的优势地位上形成了高成本结构,一旦无法保持高价就会陷入亏损。

13、只有当学习者积极学习外来技术时,技术转移才会真正发生。而技术转移真正实现的标志,是学习者开始以自己的能力去解决自己遇到的技术问题。

14、京东方能够大局扩张的本钱不是资金,而是经过北京5代线发展起来的能力——后来她所有新建生产线的概念、设计基础、工艺组合和系统整合全部由自己完成。这种本钱为京东方赢得了保持资金在内的所有扩张资源。

15、京东方能够在2008年之后开始扩张的重要原因是国家终于以地方政府的形式参与进来了。从建设成都4.5代线到建设合肥6代线和北京8.5代线,三地政府的现金直接投入就超过了100亿元。如果没有这种政府投入的信用担保,京东方其实无法向市场融资。

16、事实上,京东方走的每一步都牵扯到全球TFT-LCD工业的神经,因为京东方走的是自主掌握技术的道路——对那些领先者们威胁最大的道路。

17、一个好的战略是利用有效率的组织结构,把资源的独特组合应用于特定的合适用途。

18、对工业投资来说,真正的风险不是外行所关注的投资规模,而是这种大规模投资能不能转化成为经受住市场竞争的生产能力。

19、在进入TFT-LCD工业阶段,京东方的第一个战略是摒弃引进生产线和合资方式,走自主掌握技术的道路;第二个战略是以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为目标,坚决通过扩张把规模做起来;第三个战略是选择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为中心的市场竞争战略;第四个战略是实施以集中化和专业化为中心的组织变革;第五个战略是以半导体技术为核心的有限多元战略,为京东方在自己核心能力和资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可以创造更大价值的空间。

20、从CRT到TFT-LCD是技术的中断和开始。从TFT-LCD到AM-OLED是技术的延伸和发展。

21、所谓京东方的“理论”,是从京东方要做高技术领先企业的信念出发,产生了抓住技术替代机会进入资本和技术密集度更高的半导体显示工业的远见,继而在这种信念和远见的引导下,形成了通过自主创新道路从边缘跻身先进行列的战略,并创造出特定于京东方自身条件的一系列工作方法。

22、京东方形成的商业模式是“政府支持,市场化运作”,但不是纯粹的资本市场融资,而是以政府出资作为背书的定向增发。

23、京东方崛起的三个条件:第一,京东方所选择的自主掌握技术的道路及其为此付出的努力,使她在中国出现支持TFT-LCD工业扩张的条件时,成为唯一具备建线能力的中国企业;第二,京东方的扩张是由她自己主导的,而不是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第三,京东方的企业过程把巨额投资转化成为经得起市场竞争检验的生产能力。

24、推动中国半导体显示工业崛起的第一个战略行动是中国企业以自主建线的方式坚决扩张;第二个战略行动是中国企业按照不同于领先者的既有方式和路径进行扩张;第三个战略行动是中国企业在扩大的产业基础上迅速向新技术进军。

25、技术进步依赖于产品开发、制造和营销的工业能力,而这些能力就成为参与新技术演进和创新的学习基础。从企业层次上讲,一个企业如果想参与某个工业领域的技术进步,就必须进入这个工业,发展和建立起相应的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和营销能力。在现实世界中,从来就不存在可以脱离工业过程去掌握先进技术的可能性。

26、当中国企业有能力在新的、较低的价格水平上盈利时,全球显示工业的价格基准就必然在这个价格水平上稳定下来(也即发生位移)。

27、对于企业的能力成长,走自主创新道路(体现在自主建线上)还是走技术依赖道路(体现在引入生产线和合资模式上)具有不同的意义——前者可以使企业的能力逐渐成长起来,而后者则相反。造成优劣之分的关键在于技术能力的获取。后进者企业如果发展起能力,就能够改变成本结构。而能力不足的企业则因为无法改变最初不利的成本结构而被市场竞争所扼杀。

28、如果一个国家在相关领域仅有科研活动而不具备产业基础,就无法获取技术能力,也无法保持技术进步。一些聪明人的愚蠢之处,就在于喜欢脱离产业基础去奢谈技术。因此,走自主道路才能使中国企业发展出创新能力并参与未来的技术变化,也才能使中国在相应技术领域具有产业基础。

29、京东方的营销重点应该从国际战略客户向中国企业转移,至少应该抛弃单纯跟随战略客户的做法,以更早、更直接地识别终端产品市场动向为前提,坚定地走出自己的技术和市场轨道。

30、如果一个领导人给了团队成员与他一起从事伟大事业的机会,而且把成就他人当做实现远大目标的最重要手段,这支团队的成员就会与他一起度过苦难并创造辉煌——这是单纯的股票期权达不到的激励效果。

31、经济发展和创新的本质特征恰恰是打破被新古典经济理论奉为圭臬的均衡,后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动力是政治性的和历史性的,而后进国家产生创新型企业需要进取性的精神力量。

32、如果一个落后国家完全听任市场机制的作用,那么依据同样的逻辑,该国将没有企业会自主选择进入该国原来没有的、技术更复杂的工业。相反,如果企业的决策者出于某种价值观而重新定义企业的利益,并以这种动机采取超越均衡框架所规定的最优或最大化准则的战略行动,激励组织行为,就可能改变在给定技术和市场条件下的约束,从而获得打破均衡但符合经济理性的结果。

33、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在政治上坚定地走上发展的道路并在全社会形成发展的精神和意识形态,该国就不会出现创新型企业;如果不能出现成功的创新型企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就会不迈进跨越中等收入的更高阶段。

34、无论计划体制有什么缺陷,无法回避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在前30年建立的工业体系成为改革开放后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知识和经验基础,而国有企业尤其是大型骨干企业也就成为中国积累工业知识、技能和经验的主要载体。中国在最近十几年来出现的重大技术突破,其源头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在前30年奠定的工业能力基础。

35、国有企业在竞争压力下逐渐从内部产生转变的动力,这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普遍形成了认同企业独立经济利益的管理层;第二,企业把自己的前途更多地押在市场竞争上;第三,企业利用国家改革政策和制度变化所提供的机会,不断地重塑资源条件并改变组织机制,逐渐但最终明显改变了企业的资产结构及其内部社会关系结构。

36、采取战略的性质是创新型企业与其他企业产生分野的关键。采取进取性战略一定驱使企业追求自主掌握技术,这是创新型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关键特征之一。进取性战略和对自主掌握技术的追求决定了创新型企业在财务政策上的特征,即敢于进行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得到回报的投资,不会去迎合资本市场的要求,也不会通过非相关多元化进行资本投机,其逻辑是战略主导财务。

37、由于企业的创新过程是累积性的和集体性的,所以对企业创新行为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是组织动机。具有远大抱负的领导人之所以更可能从企业内部产生,恰恰是因为这样的领导人更可能发展出对组织的承诺。

38、在国有企业转变过程中脱颖而出的创新型企业为改革指出了方向,即在保留国有资产的同时,让企业逐渐成为独立于任何资产所有人的竞争主体,服从国有的法律和政策,但没有可以处处干预企业行动的行政上级。从国有出身并继续含有国有资产的社会化企业,将仍是中国工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39、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形成了依靠引进来实现工业技术进步的政策,它可以用一个三段式的逻辑来概括: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实现国产化——达到自主开发。但此后中国工业证明,如果放弃自主开发,就没有任何工业和企业能够从“引入外国先进技术+国产化”的阶段走到“自主开发”的阶段。“三段式”政策把“引入国外先进技术”规定为唯一的技术来源,割裂了技术引进与自主开发之间的联系,使前者成为后者的替代物,而非补充物,因而排除了自主开发对于掌握进口技术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关键作用。

40、中国工业精神的内容将会发生变化,其表现形式也会更新。但是,作为这种精神的内核——自立自强——将会保持下去,并鼓舞中国人敢于走自己的路,不仅在技术上、在工业发展上,而且在制度上。只有想富强的人才会富强,只有想胜利的人才会胜利,这就是中国工业精神的意义。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6天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