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中国向何处去的经济金融答案

——读张明博士《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一书 

    眼下,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换档的关键时刻,各界在期待一个与众不同的长周期降临,而并非如几年前那样,继续以天量信贷和资产泡沫,来实现快速的触底反弹。那些乐观者相信,短时间内会再次看到9%以上的高增长,这一次他们想必会要失望至极了。

    只是,眼下既无刺激性政策,更无实质性改革红利的释放。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目前的所有经济金融乱象,都与此相关。说到底,之所以如此,乃是决策层不希望继续再刺激中国经济,而是想变更经济发展的方向。甚至,可以说,和政治改革的风向类似,经济领域在历经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之后,也到了一个不改革,就无法持续发展的关口。

    以此观之,回答“中国经济向何处去?”,是答好“中国向何处去?”的前提。相对而言,“中国经济向何处去?”的答案,比系统回答关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整个中国走向何方,要相对简单一些,亦更容易找到答案,现实可操作性也更强。

    过去四年间,中国经济饱受了财政货币过度刺激之苦,高通胀、资产泡沫与低质量增长形影相随。“中国经济向何处去?”,起码不能再重复单纯的刺激性政策,这是底线。

    这段时期,张明博士笔耕不辍,对经济金融的很多问题,都给出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汇集成了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全球危机下的中国变局》。应该说,本书不仅娓娓道来地回答了“中国经济向何处去?”的议题,更是理解经济金融脉络的上乘作品——既有其自成一体的专业分析框架,且文本意识很强,可读性颇高。

    这本书,看起来内容十分庞杂,但是张明博士不经意间,将其写作的对象,严格地框定在了经济金融,这本书几乎穷尽了所有与经济金融有关的话题。张明博士写作经济时评,应该已有七八年时间,除了严谨的国际金融学者身份,张明博士显然也是一位“地道”的评论人。很难得,张明博士始终未突破专业领域,而不像很多学者型评论人,早已经成为“万金油”,什么话题都敢说几句。而且,张明博士对这些文字,本着对读者的责任感,毫无保留地将初始文字收入书中,对其中的一些不够准确的判断,并没有删去。

    本书第一章,张明博士就向我们展示了关乎大方向问题的两大陷阱——日本陷阱和拉美陷阱。之前,学界对此虽然已经议论颇多,各种论文汗牛充栋,但在舆论圈,鲜见系统而通俗的分析。张明博士在对日本和拉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进行条分缕析之后,认为日本陷阱简单的理解即是资产价格泡沫破灭+人口老龄化,拉美陷阱就是裙带资本主义+社会阶层固化。可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国距离拉美陷阱和日本陷阱叠加在一起,其实已经并不遥远。

    以此理解,一个可以想象的图景是,如果新十年,中国不能启动一系列的以市场、法治为基本方向的改革,让停滞了十年的改革复活,那中国确实可能会滑向拉美和日本的叠加陷阱之中。

    三十多年来,当初很多容易改的,都已经改的差不多了。目前,需要改的,的确多是难啃的硬骨头。以经济领域来说,国企改革、金融改革当属最难啃的两根骨头了。

    关于国企改革,张明博士对世界银行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联合发布的《中国2030》的报告,评价颇高:“立论客观、分析中肯、系统全面”。囿于体制性的原因,国企私有化几无可能,但是张明博士认为,“即使我们不讨论国有企业是否私有化的问题,但以下两方面的改革是不容置疑且刻不容缓的:一是通过深化国有企业经营预算改革来提高国有企业分红比率,实现由国有企业向居民部门的福利转移;二是真正改善若干重要部门民营企业的准入条件,通过金融体制改革来增强民营企业获得融资的能力、降低融资成本,使得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能够平等地开展竞争”。
    这两个刻不容缓,是务实之举,更符合中央精神,也是短期内让国企服务于民生的应有之义。一直以来,国企掌握了太多的资源,但效率的低下和垄断的傲慢,让国企既不像带有公共性质的政府企业,也不像股份制改革后的市场化主体。这种挟国家资源为小集体利益服务的恶性趋势,在“理直气壮做大国有经济”的官媒号召下,其危害性再也不能被忽视。尤其是过去四年间,“国进民退”毫无逻辑且肆无忌惮的演进,几乎已成低效率的代名词。就此而言,国企改革的两个刻不容缓,在新一轮改革中,必须要充分贯彻下去。

    金融改革的讨论,在本书中更是重头戏,这也是张明博士的最专长领域。将人民币国际化与全球金融危机有机结合,本书给我们描绘了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资本账户开放、欧债危机、美国金融危机演变等问题。

    就美欧日的经济局势而言,本书强调“美国的金融危机已经结束,美国经济面临的难题是如何应对危机的后遗症。但由于美国政府对危机的反应相当及时到位,美国经济与金融市场的调整相对充分,导致美国经济在两三年后可能浴火重生。”对于欧洲经济,“欧洲债务危机仍在肆虐,其最终解决与其说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德国的最终决定至关重要,但德国人最终依然会通过买单的方式来推进欧元区财政与政治的一体化”。对于日本经济,“日本的危机即将复出水面,从2013年起日本国债市场可能成为下一个风险的爆发点。”

    这三个重要判断,一些已经成为现实,比如日本国债市场的问题,美国经济浴火重生,也已正在进行。欧洲问题的解决,最终显然还是需要德国发挥一锤定音的作用。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资本账户开放,其实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关于资本账户开放,我本以为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以及张明博士本人,都会抱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毕竟,在2005年汇改启动过程中,余永定团队一向以“坚定升值派”的形象出现。虽然这是两个问题,但都是直接关乎人民币汇率大方向的核心问题。在读完本书中对资本账户开放的内容,我方才体会到自己的想当然。2012年2月,央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发布了《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的研究报告,其中提到“当前中国正处于资本账户开放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本书给出了逐一的驳斥。虽说很难说哪一个观点更对,更科学,但是这种理性的讨论、交流,能够让我们对人民币国际化、资本账户开放,这类关乎中国经济系统性风险的大问题,能够抱以更清醒的态度。 

     四 

    再来说说读闲书。

    说实话,很羡慕张明博士的惬意生活。在这拨朋友里面,张明博士算是“雕刻”时光的高手,我们要么被工作所累,几无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要么被生活压力所束缚,并无多少心思翻翻闲书、温故电影音乐。而张明博士,每年五六十本的阅读量,除了经济学类,文学、历史、政治和艺术等书籍,他更是读的欢畅,虽如他所言,“不求甚解”。

    本书也收录了他所读“闲书”的书评,很遗憾,我仅仅读过那本《不可思议的年代》,以及管清友和傅勇两位老兄的《石油的逻辑》和《失衡的巨龙》。当然,不得不再次在这里感谢张明博士的是,2010年我出版了《好泡沫还是坏泡沫》一书,当时张明博士给我写了一篇极赞的序言《经济大时代的冷峻观察者》,也有幸收录在了这本书。这篇序言对中国改革的理解、对中国经济的方向也都有很多精辟的判断,值得一读。

    张明博士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就拿读“闲书”而言,我就时常从他的博客所列书单中,搜寻感兴趣的书籍来读。近几年,我的阅读量较之刚来北京那两年,已经提高不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身边有很多像张明博士这样的良师益友。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03篇文章 22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