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一次与学生的书面交流
 
注:这次交流的缘起,是我在学生群里转发了人民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老师在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以个人的确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这个讲话在我的学生群里引发了一次讨论。我有个很优秀的学生对此进行了一个很长的评论。大意如下,努力可能只占一部分,主要还得靠运气。但坚持碰运气,除了性格外,更多的是资本和底子的内生结果。“奋斗”与“理想”可能和大多数人无关。未来拼的不是发展,而是生存。看完他的评论后,我忍不住也写了下面这个评论。尽管最后我们谁也没说服谁,但我觉得这个讨论还是有意义的。因此在这里与朋友们分享。
 
我与你交流过多次,我一直觉得你对人生的态度有些悲观。既然你写了这么长,我也来回应一下。
 
首先,我承认,近年来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社会阶层利益固化导致阶层流动性下降,年轻人面临的机会变窄,这是事实。
 
但是,你提到的“观察身边同代人,大多数人都是挺能吃苦也较真的人”、“绝大部分人的工作,真的就是只能拼命活着而已”。这两个判断是否正确,值得商榷。其实,在当下这个时代,活着不是一件难事,关键是你想怎样活着。是在一线、二线、三线还是四线城市?是住豪宅、公寓、经济适用房,还是租房度日?是鲍鱼海参还是粗茶淡饭?不难看出,绝大部分人的工作,其实不是拼命活着,而是拼命更好地活着,拼命去按照社会潮流塑造的规范活着。
 
那么,这就变成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当前社会潮流塑造的规范是否合理?一个年轻人是否一定要留在北京?如果留在北京,是否一定要有房有车?房子是否一定要是豪宅,车子是否一定要是豪车?即使有了这些东西,你的人生是否就一定成功?你的内心是否就一定充实?换言之,你是否具备能力去抵制物质的诱惑,而追求内心的丰满?
 
第二个问题,就是如果你给自己设置了较高的目标,你是否真的足够努力去争取?你是否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与工作中,而不是将大量精力用于看微信与抖音?你是否真正在不断总结社会精英与身边优秀人物的经验教训,并不断修正与提高自己?你是否能够既心怀高远,又不断制定脚踏实地的小目标,不断激励自己前行?你是否能够看到这个社会还能够帮助你摆脱阶层固化的行业(例如金融与IT,当然也包括其他),从而坚定不移地塑造自己的核心能力,去帮助自己在行业中获得一个位置,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位置?你是否不满足于日常工作与生活的营营役役,而是在不断提高与警醒自己?你是否在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停滞不前,不再进行真正有效的学习?你是否一直停留在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愿意或者不敢去接受新的挑战(这样的挑战通常蕴含着新的机会)?
 
即使在一个阶层固化加剧的社会中,实现阶层跃迁的机会依然存在。但是,这样的机会,只会留给具备成熟心态、坚持不懈努力、做好充分准备的人。而不会留给自怨自艾、不断给自己找借口、不断降低对自己的要求的人。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这两类人,我都见过不少。
 
未来是一个科技迭代不断加快、生存压力不断加大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要立于不败之地,的确要如同刘守英老师所讲的,用确定性去应对不确定性。所谓确定性,要是要在充分发挥自身资源禀赋的前提下,塑造自身的竞争优势。这样的核心能力,包括但不限于:快速学习的能力与终身学习的毅力;不断积累自己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框架;简洁、生动、有效地进行书面与口头表达的能力;一个不断扩展的、有效的、彼此信赖与帮助的朋友圈;一个强健的、能够经受各种挑战的身体与心灵;持续从阅读中获得滋养与更新的习惯;充分利用时间的能力;信守诺言的形象;充分享受自然之美与社会之美的能力。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烦恼,但烦恼绝不是自怨自艾与停滞不前的理由。记得罗曼罗兰说过,一个真正的勇士,是在认识到这个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这个世界。用这句话与大家共勉。
 
年轻人,就应该有朝气。而不是一副已经被生活摧残得千疮百孔的样子,世故、老成而悲观。用句不太得体的话来说,作为一个奔五的人,我还在不断努力,那还轮得到你们这些小年轻倚老卖老?年轻人,要aim high。
 
我的回复不一定对,只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和同学们好好探讨一下。
 
文章原题为“如何在阶层流动性下降状况下实现自我成长?”
 
话题:



0

推荐

张明

张明

1359篇文章 1小时前更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Asset Managers私募股权基金经理与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