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中国:市场经济的中国之路》,科斯、王宁著,中信出版社,2013年1月版。
1、中国的改革之路既是自上而下的、由政府推动并主导的过程,也是自下而上的、由市场自发推进的过程。后者可以概括为在旧制度边缘部分的四种新事物: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与经济特区;
2、决定未来中国改革开放前景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中国是否拥有强大的思想市场(资源)。从目前的教育体制来看,这一点不容乐观;
3、中国改革并不是从农村开始的,而是始至城市。在华国锋时期有“洋跃进”,邓小平上台后有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是城市改革遭遇挫折后,改革才从农村开始的;
4、最早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并非凤阳小岗村,而是四川某地,后者要比凤阳早两至三年;
5、毛泽东一直是反对中央集团,赞成地方分权的。他任内推动了两次分权。第一次是1950年代中期,这次分权对大跃进时期的悲剧扩大富有一定责任,第二次是在1960年代,这次分权对避免文革造成经济崩溃有一定功绩;
6、分权推动的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源泉(这一点与张五常的看法相似)。但1992年的价格改革、1994年的税制改革所建立的全国统一市场,是地区之间竞争能够产生正面作用的前提;
7、中国改革开放迄今为止取得的成就,与其说是政府主导的结果,不如说是政府之手逐渐退出的结果;
8、市场机制产生的根源在于人性的缺陷,邓小平一代领导人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承认自己对市场经济体制的无知,从而能够容忍市场主体的试错。
0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