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4年11月10日 21:42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空间非常有限

 

1110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377,比前一个交易日大幅上涨225个基点。究其原因,很可能与上周末中国政府确认沪港通将于1117日正式启动有关。有评论认为,沪港通的启动将会明显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从而推动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新一波升值。对这一观点,笔者并不认同。笔者认为,当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空间非常有限,未来将会呈现出显著的双向波动,甚至不排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显著贬值的可能性。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6日 09:19

QE退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冲击有限

 

2008年底推出量化宽松(QE)政策以来,历经近六年时间,美联储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终于落幕。201410月底,美联储议息会议决定停止继续购买长期国债与MBS。关于美联储实施货币政策常规化的第一只靴子已经落地,市场的注意力转为美联储将会在何时加息。目前市场预测的中值是2015年中期。

2013年第二季度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宣布即将退出QE以来,美联储退出QE的节奏就一直牵动人心,这无论对新兴市场经济体还是全球金融市场都...

阅读全文>>
2014年11月04日 20:27

Capital Market Reforms: Two Out of Three Ain't Bad

本文发表于Bloomberg Brief的三中全会一年后回顾专刊,转载请注明出处。


Liberalization of the financial sector is at the heart of the government's reform agenda. A year on from the Third Plenum, the market is playing a significantly greater role in setting interest and exchange rates, and private firms are poised to change the character of the banking sector. On the opening of the capital account, ...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30日 20:20

全面降准的概率正在上升

 

2014年第3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速仅为7.3%。事实上,净出口成了中国经济的“解放军”。如果没有快速增长的贸易顺差贡献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经济增长,3季度的GDP增速将会更低。受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降影响,短期内消费很难显著增长。国内外需求萎缩加剧制造业产能过剩,利润空间受到挤压,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速疲软。房地产市场受困于二三线城市的过度供给,去库存化的压力意味着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不会很快结束,房地产投资仍将持续...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28日 19:53

未来五年应警惕中国金融系统性风险——新京报专访

注:本文是笔者接受《新京报》“青年经济学人”专访的笔录,已经经过本人审定。部分内容发表于《新京报》2014年10月28日第B10-11专版。


【人物简介】

张明,1977年出生,分别于1999年和2002年获得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并在2007年获得社科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为国际金融与中国宏观经济。出版《全球危机下...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22日 21:54

产能过剩率、杠杆与金融危机

注:本文是笔者为刘海影博士新著《中国巨债》(中信出版社201410月版)撰写的序言。这是一本近年来难得的关于中国经济的好书,在此向朋友们推荐。

 

初识海影兄,是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上。同为FT中文网的撰稿人,我经常激赏于海影兄观点犀利、视角独特的宏观评论文章。然而,由于评论文章篇幅有限,未能看到他完整地展现自己的分析框架,有些遗憾。后来,一次在上海开会,经FT中文网的美女编辑徐瑾引荐,我与海影兄在...

阅读全文>>
2014年10月14日 16:16

欧元汇率有望趋势性走弱

欧元汇率有望趋势性走弱

发表于《人民日报》2014年10月13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自欧元诞生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经历了跌宕起伏的波动。200010月,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前夕,该指标一度跌至0.83左右的历史性低点。而在20084月,该指标一度达到1.60左右的历史性高点。2010年至今,欧元兑美元汇率大致在1.34的均值左右上下波动。20127月欧债危机最深重的时期,该指标跌至1.20左右的周期性低点,而在今年3月,该指标则升至1.40左右的周期性高点。然而,今...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30日 09:03

如何通过反脆弱来应对黑天鹅?

如何通过反脆弱来应对黑天鹅?

   

    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想必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家伙。尽管他曾经是一个非常成功(但离经叛道)的华尔街交易员,其著作《黑天鹅》也一度成为近年来最畅销的财经书籍之一,但他的新著《反脆弱》注定将是一本令很多人难以释怀的书。例如,仅仅在经济学家中,就先后有克鲁格曼、斯蒂格利茨与布林德三位在《反脆弱》中被他嘲笑为“脆弱推手”。他的书也不太好读,无论是《黑天鹅》还是《反脆弱》,读起来总觉得风格生涩晦...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28日 08:52

如何走出当前的宏观经济困境?

如何走出当前的宏观经济困境?

发表于FT中文网,2014年9月28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似乎陷入了新的困境中。这具体表现在:第一,央行千方百计通过各种定向放松政策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但迄今为止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依然高居不下,有评论者将此比喻为中小企业在流动性的海洋中被渴死;第二,中国政府一直在保增长与调结构之间寻求平衡,但目前似乎结构性调整并未取得显著进展,而若干高频数据表明宏观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第三,尽管沪港通...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22日 17:28

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正在上升

短期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正在上升

 

过去10多年内,中国维持了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双顺差的组合。然而,未来十年,中国可能面临小幅经常账户顺差(相对于GDP的比率)与嬗变的资本金融账户余额(既可能顺差也可能逆差)的新常态。在极端情况下,不排除中国偶尔出现经常账户与资本金融账户双逆差的组合。换言之,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时代即将终结。

近期以来,中国资本与金融账户的顺逆差交替出现,标志着中国所面临的国际资本(尤其是短期资本)流动的波...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18日 21:17

全球碎片化考验中国 ——Stein am Rhein会议札记

全球碎片化考验中国  ——Stein am Rhein会议札记


发表于《彭博商业周刊》,2014年9月18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913日至16日,我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小镇Stein am Rhein参加了由瑞士Stars基金会主办的The Symposium for Leaders of the Next Generation(未来领袖研讨会)。这个研讨会的目标是将各国商界、政界与学界的青年人聚集起来,研讨未来的全球重大趋势。Stars基金会的未来领袖研讨会每年召开两次,一次在Stein am Rhein,另一次在新加坡。明年上半年,Starship还会在成...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16日 19:32

那些流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系列评论之三

那些流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系列评论之三

发表于《东方早报 上海经济评论》,2014年9月16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全球金融市场中已经发展出多种类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些产品的构造或简或繁,基础资产或优或劣,流动性或高或低,在次贷危机中扮演的角色也有轻有重。本文将主要介绍与比较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上比较常见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资产证券化的源头,是兴起于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支持债券(Mortgage Backed Securities, MBS)。这是指以金...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11日 22:35

金融危机后一切未变

金融危机后一切未变

 

今年6月,我应邀去上海参加由新思维经济研究所与上海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国际货币体系再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七十周年”研讨会。在会上,一位来自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教授所作的演讲引发了与会者强烈的兴趣。他发言的主题,是中国代表团曾经在70年前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会议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当他在台上详细地列出各种相关证据时,我身旁的吴晓灵老师低声说,这样的研究,其实更需要中国学者来做啊。

很巧的是,第二天早...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3日 08:40

中国货币政策的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货币政策的难以承受之重?

发表于FT中文网2014年9月3日,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目前国内外都在积极讨论经济的“新常态”,但大家都心知肚明,目前国内外货币政策却均为非常规的。国外,美欧日英央行都在实施“量化宽松”(Quantitative EasingQE)加零利率的货币政策组合,传统上的以利率为中间目标的货币政策让位于倚重数量的非常规政策。国内,中国央行开始将“定向宽松”(Targeted Easing)作为货币政策的关键词,将货币政策风格由“大水漫灌”转变为...

阅读全文>>
2014年09月02日 11:24

资产证券化的三个核心概念 ——资产证券化系列评论之二

发表于《东方早报 上海经济评论》2014年9月2日,转载请注明出处

在本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中,笔者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与标准流程。在本文中,笔者将分析与资产证券化密切相关的三个核心概念:真实销售、破产隔离与信用增级。资产证券化这一金融创新,一大核心功能是能够帮助资信等级较低的借款人,通过发行资信等级较高的债券进行融资。而要实施资产证券化这一帮助借款人提升资信的功能,就离不开上述三个概念。

在展开分析这三...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30日 10:52

哈佛琐忆

哈佛琐忆

注:此文原本写于2012年底,但于近日进行了增补。其中一部分发表于近期的《中国外汇》。转载请注明出处。

 

缘起

   笔者曾于20118月至20127月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做访问学者。回国后世事纷杂,一直没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回忆。但正是害怕我记忆中忽然淡忘,因此还是抽身出来娱乐一下自己。我准备完成三篇文章:《哈佛琐忆》、《剑桥琐忆》与《波士顿琐忆》。由小到大,逐层递进。既然是琐忆,那就无所谓写作提纲、结...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9日 17:00

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焦点

服务业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焦点

发表于《财经》,转载请注明出处

改革诸事,千头万绪。如果能抓住重点,则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笔者认为,服务业的开放与发展,是下一阶段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焦点。服务业若能发展壮大,则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就有望成功完成,反之亦然。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之下的潜在问题,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内外失衡。目前,中国经济的外部失衡已经显著缓解,随着人民币汇率的升值以及国内劳动力价格的调整,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占GDP比率已经连续...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4日 18:34

读书笔记之四:危机后的经济学——目标与手段

读书笔记之四:危机后的经济学——目标与手段

阿代尔·特纳:“危机后的经济学——目标与手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5月版。

 

总体评价:首先值得赞赏的是,这是一部篇幅很短的著作,我现在越来越对长篇大论缺乏耐心了。这本书只有三章。第一章认为对富裕国家而言,经济学的目标应该不再是人均GDP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幸福感在内的人类福祉,而不平等会显著影响人的幸福感。第二章认为包括金融市场在内的自由市场未必是提高人类福祉的有效手段,并指出金融监管的...

阅读全文>>
2014年08月21日 10:00

钱去哪儿了?

钱去哪儿了?

发表于FT中文网,2014年8月21日,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时间去哪儿了”是借春晚成功登上头条的著名煽情歌曲,“爸爸去哪儿了”是芒果台重新逆袭的进口版亲子节目。而近年来困扰中国宏观经济的一大问题则是,钱去哪儿了?换句话说,从总量上来看中国经济并不缺乏流动性,但为什么大量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却高居不下?

关于总量上不缺钱的证明,从存量上来看,中国的广义货币M2无论从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来看都居高不下。截至201...

阅读全文>>
2014年07月30日 10:29

读书笔记之三: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三:金融周期与宏观经济学

克劳迪奥·博里奥:“金融周期和宏观经济学我们学到了什么?”,《比较》,2014年第2期。

 

一、金融周期的定义与特征

 

金融周期是指价值和风险认知与对待风险和金融约束的态度之间自我加强的交互作用。这些交互作用会加大经济波动,可能导致严重的金融困境和经济失调。

 

这一分析性的定义与日益流行的金融系统的“顺周期性”概念紧密联系。

 

特征1:它可以简洁地用信贷和地产价格来描述。

 

在刻...

阅读全文>>